正文 第20章 30歲之前你可以創業,30歲之後最好別失業(3 / 3)

張近東選擇創業沒有放棄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時刻準備的人,他在中國改革的初期,積累了資本,並逐漸由小到大。27歲的他創業,是絕佳的時期,是他壯年的最好時期,於是,天時地利人和,他創業成功了。自凡是成功的,麵對同樣的情況,創業者與常人的看法和做法卻大相徑庭,他用積極的心態看到了隱藏的商機並因此而逐漸走向成功。所以,積極地麵對生活,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才是明智之舉、才具王者之風。相反,那些思想消極、意誌薄弱的懦夫,就注定會一生平庸。

無論你一生平庸,還是你注定要為別人打工,你始終要生活,隨著歲月的逝去,你的年齡也一年一年增大。30歲後的你會是一種什麼事業心呢?都說30歲後的人是甩三奔四的人,過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即將到來。對於"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麵對一切困難了。然而,30歲後代我們終究還是要工作的,還是要養家糊口的。在工作上,即使你有再大的野心,也希望30歲之後的我們三思而後行,因為30歲之後的我們最好別失業。

年青人似乎都普遍有一種危機感和後怕,擔心自己在年青的時候庸庸碌碌的浪費時間,同時對自己年青時無所作為的表現會一直延續到年老體弱,直至很淒惶的離開這個世界。並且對於自己的現狀十個人有九個人是不滿足的,認為做一件平凡的工作,做一些平淡的事情很沒有意義,餓不死,撐不著的生活確實令人厭惡透了。年青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希望自己年青有為,出人投地,幹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然而一旦你的年齡過了"三張",你就需要考慮你的事業了。

俗話說,"創業艱難,守業更難"。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期間充的辛酸與血淚,迷茫與艱難的抉擇,恐怕隻有當事人,隻有親身經曆才能體會得到。

提起創業,大家想象中都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景致。許多的轟轟烈烈,都發生在創業時期。縱觀整個中國的英雄,大多都是在創業浪尖上叱吒風雲、大顯身手的人物,讓人覺得英雄史恐怕就是專門為創業史安排的人物展。但若提起守業,就淡薄多了。雖然我覺得曹參在守業上應該算是有原則的人物,但"蕭規曹隨"可能被很多人看成庸碌無為的做法。

創業難,因為創業需要非人的勇氣與決心,知人善任,政治清明,環境和諧。沒有決心、信心、恒心根本不可能完成創業;守業亦難,因為守業需要天大的毅力,承前啟後,逆水行舟,否則,創下的大業就將走向墮落的深淵。"創業難,守業更難",這是真理。不過,創業雖難,許多人都選擇它,那是因為創業最容易帶來成就感。隻要努力了,成功都是有目共睹的。守業更難,是因為這不是一個容易帶來成就感的工作,隻要願意張揚個性的人,都不想在別人基礎上成事。 可能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動態的,想要進,付出努力一定能達到;想要退,放任自流就可以了。可是,要想保持,卻是千難萬難。 守業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30歲之後的我們最好別失業。這樣的情形在曆史上,創業和守業總是能夠分割明白。市場今天的壯大非一日之功,服務品牌的打出也非朝夕之間,一切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爭取來的。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必須守住,才可談發展。在創業中守業,在守業中創業,這是經驗的總結,是創業與守業的辯證法。

30歲之前你可以創業,30歲後的你最好別失業。失業不僅是失去了工作機會,更是一種丟魂落魄的精神狀態。這畢竟不是一種我們需要的生活狀態。30歲之後的我們最好別失業,一旦失業,這將是一場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一旦失業了,你會怎麼樣?

如果你因為剛被老板炒了魷魚而倍感失落,下麵的故事一定能令你精神大振。你肯定聽說過他們的大名,卻未必了解他們光鮮背後那一道道不為人之的傷痕。這幾位成功人士都曾在事業上經曆最灰暗的低穀。

蘭斯·阿姆斯特朗,這位七屆環法自行車大賽冠軍,在1997年曾被一支法國自行車隊開除,當時他患了癌症剛開始接受化療,而車隊拒絕支付他的工資和醫療費。沃爾特·迪士尼,這位卡通樂園之王早年曾被一家報社解雇,理由是他缺乏創造力!搞不好當初解雇他的那些人後來的假期都是在迪士尼度過的。史蒂夫·喬布斯,他創立了蘋果電腦,卻被自己的公司解雇。他隨後創辦了皮克斯動畫,並於1996年回到蘋果公司。亞伯拉罕·林肯,在登上總統寶座之前,老好人林肯經曆過無數次生意和政治選舉上的挫敗,為自己在"屢戰屢敗名單"上贏得了寶座。當他最終於18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時,人們不禁感慨:真是堅持不懈的楷模啊!貓王,這位搖滾樂天王曾經於1954年被一家音樂工作室踢出門外,並被嘲笑說:"甭指望有人會用你,小子!"好吧,我們隻能說並不是每張貓王專輯都是最好的。伯特·雷諾茲,在成為票房超級巨星前,雷諾茲曾經被認定缺乏表演天賦,日後出名並獲得票房冠軍的他,一定最能體會苦盡甘來的滋味。J。K。羅琳,這位《哈利。波特》的作者曾經因在公司的電腦上寫小說,而遭到當場解雇。如今名利雙收的她在寫作時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失業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現在金融危機,失業也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對中年人來說,因為失業最恐慌。 2001年全國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率為30%,約34萬人待業;2002年預計37萬人待業;2003年52萬人待業;2004年為69萬人;2005年為79萬人。以上是教育部2001年的估算數字。而實際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萬畢業生去向未定。青年人的就業困境遠不止於大學畢業生,有資料顯示,隨著城市化進程,農村有1.5億至2億富餘勞動力需要向非農產業轉移,其中大多數也是20歲到30歲之間的青年。

2005年5月《中國首次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青年失業率為9%,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6.1%。有人稱這種現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