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是個80後,出生於三線城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出身,父親早年當過兵,後來轉業分配到機械廠做工人,一家人才跟著進了城。
上麵還有兩個姐姐,在我國計劃生育比較嚴格的年代,三胎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由於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影響,黃家還是要了這個男孩!畢竟那個時候在農村,家裏沒個男孩子,是要被別人瞧不起的。
母親沒有文化,隻能在家裏做了家庭婦女。生活壓力全都來到了父親身上。
幸而兩個姐姐比黃凱大上10歲左右,初中畢業後就參加工作,補貼家用。
所以,從黃凱記事起,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是自己並沒有受什麼委屈。
反而家裏從父母到姐姐們給了他無盡的寵愛,家裏有什麼好東西都緊著黃凱來。
從來不讓黃凱幹一點家務,畢竟老來得子,一家人都寵得不行,也用不著他幹活兒。
黃凱從小的性格比較內向,更多的時候喜歡自己待著,最大的愛好是看電視,因為這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娛樂活動。
黃凱第一次感覺到人生的落差是在初中的時候,他在班級裏給人唯一的印象就是成績好。
然而其它方麵存在感就非常低了,不善言談,朋友也不是很多,說白了就是在班級裏不夠活躍。
相貌平平,沒啥才藝,運動能力也很普通,所以像運動會或是班級晚會這種能夠露臉的場合,基本上都沒有黃凱什麼事!
黃凱往往坐在角落裏,默默注視著別人亦或者專注於自己的事情。
黃凱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存在感的時候,是在初二的一天。黃凱的一個同學高奎找到他商量事情。
高奎是黃凱為數不多的朋友,平時兩個人交流比較多。高奎神秘地說:“黃凱,跟你說件事。”。
“啥事兒?”,黃凱呆呆地回答。
“我認了一個老大,打算帶你一起入夥,咱們周六去結拜,另外還有咱們學校幾個混得不叫好的也去!”,看得出來高奎很興奮。
也難怪他這樣,要知道那是20世紀,90年代。國內互聯網還沒有普及,連手機都是奢侈品的年代。
黃凱的學校屬於城郊的三流學校,管理也比較混亂。學校門口經常有一幫小混混在遊蕩,其實歲數都不大。
他們有些是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有些甚至是剛被學校開除的學生。
這些家夥整天無所事事,又沒有經濟來源,勒索學生成了他們每天必做的工作!
學校很多人都被勒索過,也包括黃凱。每次遇到這種人,不是老實交錢,就是膽戰心驚地溜走,希望自己不要成為今天的倒黴蛋!
這時候,肯定有杠精要說了:“都被勒索了,不知道報警啊,不知道告訴老師,告訴家長啊?!”。
我隻能說孩子你是沒經曆過那個年代!
首先那些人不過是比你大幾歲的小混混,也是未成年人,就算警察來了,也就是教育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