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小名很有意思,叫香孩兒,宋史說老趙出生的時候,紅光圍著屋子轉動,有奇異的香味經久不散,所以取這個名字。大抵上,能有記載的名人基本出生都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名氣越大越離奇,皇帝就更是了。不過說實話,老趙這個對比劉邦的電閃雷鳴,蛟龍伏母,曹丕的紫氣縈繞,頭生龍角、身長龍鱗,五道光束直衝蒼穹來說確實低調了。
老趙出身官宦世家,他老爹趙弘殷,五代第一禁軍教頭,先後混跡趙國,後唐,後漢,後周,官至檢校司徒,爵封天水縣男,執掌禁軍,值得一提的是,是跟兒子趙匡胤共同執掌禁軍。
我還看了一下,老趙的爺爺趙敬,是當時後唐的涿州刺史。也就是說,老趙他爺是省長,他爸是京城衛戍部隊的司令。這個出身,毫無疑問,隻要不傻,注定是混的風生水起的。
不出意外,老趙這個官二代的少年生活很精彩,史載他“好儒事”,喜“訪求書籍”,師從陳學究的京城官宦巨賈之學館,後拜飽學宿儒辛文悅,學習“五經。除了文化課外,老趙對武學很有興趣,史稱其“學騎射,輒出人上”,喜歡聚集夥伴按照戰陣的模式排練,並時常把弄一根純鐵打造的杆棒,妥妥的文武並行。
當然他也有很多不良嗜好,個性強橫(官二代+富二代),好賭博(這個有點嚴重啊),愛打抱不平,嫉惡如仇。因此也惹下了不少麻煩,雖然這些麻煩,對他老爹來說不算事。
後晉開元元年(944)年,十八歲的老趙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大事,與賀景思(與趙弘殷同在禁軍供職)的長女賀氏成婚。後晉開元四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隻好北撤。是年二月,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仍用晉高祖石敬瑭年號,稱天福十二年;是年六月,始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在這個動亂的時代,老趙也被曆史的潮流裹挾著,為了尋求機會建功立業的機會,21歲的趙匡胤離家出走,南下複州(今湖北天門附近),投奔趙弘殷的舊同僚、複州防禦使王彥超。王彥超呢,與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同僚好友,老趙想著憑著這層關係,怎麼著也能混個一官半職吧,然而沒想到,王彥超同誌揣著明白裝糊塗,隻給了十貫錢,打發走了老趙。
老趙也憋屈啊,關係沒好使,多打臉啊,心裏對王彥超同誌肯定不滿意,以至於北宋開國後,始終念念不忘這段不盡人意的往事。有一次,趙匡胤與王彥超設宴圍獵,在酒酣時道:“朕昔日來複州投靠你,你為什麼不接納我?”王彥超聽後,立即降階頓首道:“淺水怎能藏住神龍?當日陛下沒有留滯在小郡,這實在是天意啊!”趙匡胤聽完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過去之事。隻能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
老趙同誌被打發走後,隻能另想辦法,畢竟日子還要繼續過的,左思右想就轉投了隨州的(今湖北隨州附近)刺史董宗本,並且得其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