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時,董思陽隻是一個半工半讀的賣花女;17歲,通過不懈的努力她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萬新加坡幣;21歲時,她相繼創立了兩家實業公司,成為80後企業家。
確定自己的方向要趁早,因為人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考慮。
她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就已有了造福社會的遠大抱負,並漸漸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她還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時,就資產逾億;
她賣過花,做過飾品促銷員,做過私人助理,參加過電影演出;
她立誌要成為華人史上最傑出的女企業家;
她看起來甜美無邪,卻已在商界叱吒風雲幾個年頭;
她年僅21歲,就成為橫跨東南亞的企業集團的董事長;
她率先在國內推出有機餐飲新理念,倡導有機生活新方式;
她是80後唯一做實業起家的女性創業者!
她被媒體譽為“80後最年輕的美女企業家”……
她堅信的理念是:人生沒有失敗,隻有自我放棄;隻要不放棄,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她年紀輕輕就榮獲了多項頭銜和殊榮:被新加坡總商會評為亞太最有潛力的女企業家,被中國《海外赤子》雜誌評為中國最年輕的女企業家,還獲得《中華工商時報》頒發的中國最有潛力的優秀企業家獎……
她就是董思陽,一個出生於1985年的花季少女。
董思陽從自身經曆總結出,一個人走哪條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她說:“一個人不能盲目追求,他一定要了解他自己是誰,他要的是什麼。他是哪種性格,比如有些心理壓力大的人,就不適合創業。所以我建議一些青少年一定要先從自我心理剖析開始,懂得自己的性格是怎麼樣的,自己要的是什麼,有些人要的就是開一輛車,要有一套房子,過著一種上班族的生活也很開心,這對他來說是正確的,因為這是適合他的;那麼有些人覺得要很多車要很多房子,這也不能說不對,這樣的選擇可能適合他的性格。關鍵是每個人走出選擇性的一步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哪種人,自己適合怎麼樣。對於我個人來說,創業更適合我,雖然對我這樣的年齡來說壓力會大一點,但我覺得對於創業者來講,不僅僅年輕時候有壓力,30歲有壓力,40歲也有壓力,隻要他創業都有壓力,或者說任何行業都有壓力,關鍵是怎麼看待。反正我讚同這樣一句話:確定自己的方向要趁早,因為人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考慮。”
隻有選對了方向,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吧。”簡單的一句話包括太多深意,董思陽就是因為深刻認識了自己才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董思陽在一個課程當中知道,一個人做什麼事業,或者做什麼事情,都和他性格有關係。於是她不斷地挖掘和審視自己的性格,以確定自己適合做什麼。“我現在越來越發現自己是比較外向的,比較喜歡公關,比較喜歡跟人家相處、交朋友,目標性比較大,我希望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去幫助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以我覺得這個是與我性格有關係的。另外,我有冒險心理,就是挑戰心比一般人要強,可能別人在讀書的時候,或者是在學生時代,就說做生意離自己太遙遠了,萬一賠了怎麼辦。大多數的人這樣認為,但我覺得人最重要的是一種勇氣,現在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就是要挑戰未來,最大的局限就是先要挑戰自己,不冒險才是最大的冒險。如果你坐以待斃,等別人去安排,那你永遠都是在等別人安排,所以我想自己安排自己的命運。”
人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些人是盲目,大多數是隨大流,即人家選這個專業我也選這個專業,他不知道為什麼,他不知道適不適合。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內在的東西,了解了再去大膽地挑戰自己。
目前,有不少青少年看到李想、茅侃侃等一些80後的人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於是也躍躍欲試,也想大展拳腳。但是,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方麵的因素,也沒有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幹這一行,就貿然采取行動了。沒有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去做適合自己的事情,即使很努力也很難獲得成功。所以,在我們作出選擇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隻有選對了方向,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人物檔案:
董思陽出生於1985年,原籍山西太原,自幼在台灣長大。13歲時,留學新加坡,2006年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進入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
留學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轉變。董思陽出身於醫學世家,家教甚嚴,本應受家庭氛圍影響的她卻偏偏有著活潑開朗、敢想敢作的氣質。現在,她已是香港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上海鳳博餐飲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國喜客多連鎖餐飲公司執行總裁、亞洲智慧女性的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