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到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他創造了“蘋果”,掀起了個人電腦的風潮,改變了一個時代,卻在最頂峰的時候被封殺,從高樓落到穀底。但是12年後,他又卷土重來,重新開始第二個“史蒂夫·喬布斯”時代。
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在矽穀,可能沒有人比史蒂夫·喬布斯更具有傳奇色彩了。喬布斯可能是美國工程院唯一一個沒有在大學讀完一年書的院士。比爾·蓋茨雖然沒有大學畢業,畢竟正兒八經地上了兩年。喬布斯隻讀了半年大學,又旁聽了一段時間,然後就徹底離開了學校。他入選院士的原因是“開創和發展個人電腦工業”。雖然沒有接受太長時間的正規教育,但這並不成為影響他成功的絆腳石。
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喬布斯說了下麵一段話:
在17歲那年,我讀過一句格言,大概內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33年裏,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願意做我今天原本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作出改變的時刻到了。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髒出現了一個腫瘤。我當時甚至不知道胰髒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大夫建議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用語。這意味著我得把今後10年要對子女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還意味著向眾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我整天和那個診斷書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早上醫生給我做了一個切片檢查。我使用了鎮靜劑,太太在旁邊陪著我。結果,大夫們從顯微鏡下觀察了細胞組織之後,驚訝得集體尖叫了起來。因為那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髒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在經曆了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驗之後,死亡對於我來說隻是一項有效的判斷工具,並且隻是一個純粹的理性概念。雖然我能夠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夠活著進去。
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台。很抱歉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重複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自己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經知道你其實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那些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時不待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現在。
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到遺憾,但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那些你沒去做的事。如果我早點明白現在才明白的道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但這又怎麼樣呢?關鍵是要把握好現在。生命是短暫的,不久以後我們都將走到盡頭,這就是現實。
人生的所有美好都在今天綻放
時間並不能像金錢一樣讓我們隨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我們所能使用的隻有被給予的那一瞬間,也就是今日和現在。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今日而讓時間白白虛度,那麼它將一去不返。所謂“今日”,正是“昨日”計劃中的“明日”;而這個寶貴的“今日”,不久將消失,成為遙遠的“過去”。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得以生存的隻有現在——過去早已消失,而未來尚未來臨。昨天,是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才是現金,是有流通性的有價值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