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夏天氣的中醫保健(4)(2 / 3)

剩飯剩菜應及時放入冰箱中保存,食用前充分加熱。

不可過多進食冷飲和涼拌菜。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減少與急性菌痢患者的接觸,不用患者用過的餐具、毛巾、衣物。

夏秋天節適當食用大蒜、馬齒莧等,可預防急性菌痢。

(2)應急治療方法

急性細菌性痢疾的應急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4種。

①內服成藥a、治痢片,每次4片,每日3次。

b、瀉痢靈片,每次4片,每日4次。

c、加味香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以上3方適用於濕熱症。

d、芩連片,每次4片,每日3次。

e、三黃丸,每次6~9克,每日3次。

以上2方適用於熱毒症。

②外治法a、苦參100克,蒼術30克,共研成細粉,拌勻備用。治療時,取適量藥粉與食醋調成膏狀,敷於肚臍,外蓋紗布,然後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b、桃仁、杏仁、梔子、白胡椒各20克,共研成細粉,拌勻備用。治療時取適量藥粉加雞蛋清調成膏狀,敷於肚臍和雙側足心湧泉穴,外蓋紗布,然後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③偏方驗方a、鮮地錦草250克,洗淨,搗爛取汁,每日分4次,用糖水衝服。

b、綠茶30克,濃煎成1碗,分2次於1日內飲完。

c、苦參30克,黃連15克、木香6克,共研成細末備用。

每次取5克,用白糖水調服,每日3次。

d、鮮鳳尾草500克,加水500毫升,濃煎成咖啡色。分3次飲完,每日1劑。

e、苦參15克、地榆12克、甘草6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分2次服。

f、黃連、烏梅各6克,共研成細粉備用。每次取3克,用糖鹽水送下,每日3次。

g、大葉桉葉、大飛揚全草、車前草各15克,淮山藥3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日1劑,分2次服。

h、大蒜4~8瓣,搗爛後用冷開水400毫升浸泡4小時,取浸出液,1日內分4次用糖水衝飲。

i、苦參30克、秦皮15克、木香9克,共放砂鍋,加水煎湯。每日1劑,分2次服。

j、金針菜(黃花菜)30克、紅糖60克,共放鍋中,加水煎湯飲用。每日1劑,分2次飲用。

k、鮮馬蹄草20~30克,加水煎湯。每日1劑,分2次飲用。

l、車前草30~50克,洗淨,加水煎湯飲用。每日1劑,分多次飲用。

m、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將生薑洗淨,切絲,烏梅肉用剪刀剪碎,共放保溫杯中,再加綠茶5克,用沸水衝泡,蓋上蓋,溫浸30分鍾,加入適量紅糖,趁熱頓飲,每日3次。

④飲食療法a、木槿花粥:木槿花15克、粳米50克。取半開的木槿花,曬幹,每次取15克,洗淨,與淘淨的粳米一同加水煮粥食用。

b、鳳尾草燉大腸:鳳尾草30克、豬大腸500克。將鳳尾草洗淨,切碎,裝入紗布袋,紮緊口。豬大腸洗淨,入沸水中氽透,撈出後用涼水衝淨,瀝去水分,與藥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蔥、薑、料酒和清水,用武火燒沸熟後改用文火,燉至豬大腸後,撈出蔥、薑,加入鹽和味精即可食用。

c、馬齒莧苦瓜粥:鮮馬齒莧60克、苦瓜40克、粳米100克。將馬齒莧洗淨,切碎;苦瓜洗淨,切絲,用開水焯過備用。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米開花後,放入馬齒莧和苦瓜,再煮幾沸即可食用。

d、香連粥:木香6克、黃連10克、粳米50克。將木香、黃連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煎煮20分鍾,去藥渣,將淘淨的粳米加入藥汁中,添適量水,煮至米爛粥成,加白糖食用。

以上4方適用於濕熱痢。

e、刺莧菜根湯:刺莧菜根50克,洗淨,切碎,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20分鍾,取湯加適量白糖飲用,每日2次。

f、金銀花粥:金銀花30克、粳米50克。將金銀花放入砂鍋,加水煎煮20分鍾,去藥渣,加入淘淨的粳米,用文火煮成稀粥,溫熱食用。

以上2方適用於疫毒痢。

3、乙腦的預防與中醫治療乙腦的全稱為流行性乙型腦炎,俗稱“大腦炎”。它的病原體為乙腦病毒,傳染源為受感染的動物和人,動物中以豬的感染率最高,家鼠、猴、馬、牛、羊、兔、雞、鴨等均可感染。主要是通過吸血昆蟲叮咬而傳播,蚊子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它叮咬感染的人和動物後,即已攜帶病毒,再叮咬健康的人,就會把病毒傳染給未感染者。

我國乙腦的高發季節為7、8、9三個月份,據統計占整個病例的80%~90%。由於此時天氣炎熱,溫度高,濕度大,適宜蚊蟲的生長繁殖。乙腦病毒在蚊體內的繁殖也受到氣溫的影響,氣溫在25℃以上時,病毒繁殖迅速,氣溫下降到10℃以下,病毒就停止繁殖,因此,夏秋天節是該病的流行季節。

乙腦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主要引起中樞神經係統感染。一旦發病,病人多表現為突然高熱,在3~4天內熱度呈持續狀態,居高不下,伴有頭痛、嘔吐、嗜睡、精神萎靡不振、驚跳、抽搐等症狀。第4天後,病情加重,繼續高熱,進入昏睡昏迷狀態,並出現驚厥及肌張力增強,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大多數人在高熱期後體溫逐漸消退,神誌逐漸清醒而完全恢複,少數人遺留意識障礙、癡呆、失語、癱瘓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