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代漢自立,這本來也沒什麼不可以,而且以曹操當時所處的位置,那麼多人都指著靠他“進步”,是否取代漢朝也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決定的了,頗有點不進則退的意思。問題是這個時候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他打著漢朝的旗號,還可以起到團結人心的作用,一旦另起爐灶,那些原先團結在這麵旗幟下的人就很可能變成他潛在的敵人,而由於沒有了漢朝這個共同的身份認同,那些尚未歸順的地區也將更加難以平定,曹操將不再被視為中央,而被視為外敵,在曹操、荀彧的有生之年,戰爭恐怕都不會結束了。如果曹操是真心要造福百姓,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事? 因此荀彧說出了他的意見:
“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這是破天荒的頭一次,荀彧竟然如此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荀彧並沒有要保漢家天下萬萬年的意思,早在十幾年前,他勸阻曹操征伐徐州的時候,就舉了“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的例子,他是拿曹操和劉邦、劉秀比較的,這都是開國皇帝,而且都是結束亂世的英雄人物,荀彧希望曹操在他的輔佐下,也能做一番相似的事業,他是願意幫助曹操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的。但是在他的輔佐下,曹操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呢?不斷地屠城、不斷地殺降、不斷地強製拆遷越來越多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些曹操想過嗎?恐怕他根本就不在乎吧,他隻想著他自己,他要擴充自己的地盤,他要壯大自己的實力,他要取代漢朝自己做皇帝,為了這些他可以無限製地犧牲百姓,他現在已經急不可耐了,連暫時地抑製一下自己的野心都不肯了.二十年來,荀彧一直試圖規勸曹操,可是他太溫柔了,他從來沒有對曹操說過一句重話,從來沒有在道德上指責過曹操,即便是曹操屠城的時候,他也隻是委婉地說,你“威罰實行”會讓百姓害怕的。那個時候的荀彧還對曹操抱有希望,他還覺得他能把曹操帶回正軌,他想用他的善意去包容曹操,他試著站在曹操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曹操考慮,幫助曹操趨利避害,同時也幫助曹操做正確的事,讓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荀彧二十年來都是在做著這樣的事,他終於累
所以這一次,荀彧說出的可能是他很久以來就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曹操你忘了嗎,我們當初興的是義兵啊,我們是要匡扶社稷的啊,我們要還天下一個太平的啊,你在做什麼啊?
荀彧在史書中留下了很多話,隻有細細品味了那些溫柔的、婉轉的話,我們才能體會到,當荀彧說出那句“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的時候,他的內心有多麼地失望,他可能在想,我這二十年來,又是在做什麼?
荀彧如此明確地反對曹操進爵魏公,這讓曹操很憂慮。荀彧的名望太不一般了,這個女神當初嫁給他是帶著嫁妝來的,在曹操崛起的過程中,這些嫁妝曾經是他最大的助力,可是現在還會是嗎?荀彧“居中持重”多年,他的關係網比二十年前更強大了,整個行政係統中的官員,有幾個沒有受過荀彧的領導,有幾個沒有受過荀彧的恩惠,有哪個不敬重這位苟令君?現在荀彧站到了曹操的對立麵,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會選擇誰?荀彧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曹操,曹操明白,不論他跟荀彧的感情曾經多麼好,他們終究不是一路人,他們的緣分到頭
不久之後,曹操南征孫權,失去曹操信任的荀彧不再坐鎮後方而是被調到了前線。同年 (212 年),荀彧在壽春去世。
荀彧的死因是有爭議的,《三國誌》裏寫的是“以憂”,意思是憂鬱成疾而死,但東晉孫盛的《魏氏春秋》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曹操派人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裏麵空無一物,荀或知道曹操這是在暗示,你再也沒飯吃了,於是服毒自盡。
其實,漢代有所謂“刑不上大夫”的規矩,朝廷高官即便犯了死罪,也很少被直接處死,皇帝通常會通過某些方式暗示他們自殺,並當陽被曹操追到勢窮力竭也要堅持保護百姓的劉備,大概不會辜負荀彧的一腔赤忱與滿腹經綸吧,而得到荀彧助力的劉備,也許就有機會改寫曆史。可惜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