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孫家日常(1 / 2)

在1975年的二三月間,細密的雨絲和零星的雪花交織在一起,輕輕地灑向大地。黃土高原寒冷而漫長的冬天似乎即將過去,然而,真正的春天還遙遙未到。

在陝北黃土高原的一片田間,日頭未出,土地在清晨的露水中微微潤濕。孫玉厚,一位蒼老而堅韌的農民,早早地就在田地裏忙碌起來。他的大兒子孫少安,和二兒子孫少興,也相繼趕來,加入到這日常而艱辛的工作中。

孫玉厚沉默地揮舞著鋤頭,他的背影如同一座山,穩固而深沉。他的每一鋤都像是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流淌著對土地的熱愛和尊重。孫少安,繼承了父親的堅韌和勤勞,他用力翻動著土地,每一塊土疙瘩都像是他的敵人,他決心戰勝它們。

孫少興,心懷敬畏地看著父親和哥哥。他有時會想,如果有一天他離開了這片土地,他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嗎?他看著父親和哥哥,他們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次努力,都深深地刻在他的心裏。

他們施肥的時候,孫玉厚用他那粗糙的手掌捧起一捧肥料,對孫少興說:“記住,施肥不是為了眼前的收獲,而是為了明年春天的萌芽。”孫少安在旁邊默默地點頭,他的眼神裏充滿了認同。

孫少興看著父親和哥哥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感激。他知道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家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他想,如果有一天他飛出了這片土地,他也會記得父親的教誨。

地裏的活在三個壯勞力的努力下,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孫少安望了望神仙山那兒已經越過山頂的太陽,望著二人說:“少興,咱倆加快點速度幹。爸,你就收拾收拾東西!”孫少興擦了擦臉上的汗水,笑著說:“好的。”手上的動作也不由得加快了許多。孫玉厚看著兩個兒子麻利的勞作著,心裏既感到驕傲又感到深沉的愧疚。

他驕傲,兩個兒子聽話懂事兒,是幹活的好手,東拉河一帶的老少爺們都豎起大拇哥兒稱道。可是,孫老漢看著兩個能幹的兒子,卻也充滿了愧疚。“自他出生以來,五十二年來,他從未享受過多少快樂。他之所以還活著,不是為了自己今生的福祉,而是完全為了他的幾個子女。隻要孩子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他願意承受一生的苦難。他是一個沒有本事的農民,無法讓孩子們在這世界上過上更體麵的生活。他隻是拚命掙紮,讓後人們不缺吃少穿,過上象一般莊稼人那樣的生活他就心滿意足了。然而,在這個時代,他在這片土地上已經拚盡全力,家裏的境況仍然破敗不堪。兩個年幼的子女勉強上學,穿著破舊的衣服,飲食不足,在學校遭受白眼和委屈。大兒子本來是個讀書的好材料,結果初中也沒上,十三歲就回來受苦,幫助他支撐這個家。如今兒子已經二十三歲了,還沒有媳婦——像他這樣的農村青年,大部分都已經成家了。然而,他拿什麼給孩子娶妻呢?二兒子更是一個文曲星啊,十三歲就讀完了高中,期間多次跳級,可惜啊,這個世道讓人前進無望,讓農民看不到一點兒改變命運的機會。無奈,在高中三年結束後隻能回家勞動,和他哥哥少安一樣在這黃土地上灰頭土臉,沒日沒夜的幹著,現在也幹了五年多了,馬上也就18歲了,可以掙滿公分了。家裏這爛包的光景也因為多了這兩個成年壯勞力有了些許改善。現在家裏也能偶爾吃一兩頓黃麵饃了,當初那一河灘爛賬現在也有了指望,雖然還不能立馬還完,但是也不再壓得讓人喘不過起來了。可就是苦了娃娃們啊!”孫玉厚麵帶愧色地看著眼前幹活的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