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節(1 / 1)

第一章 功德與修養

功德與修養,被列為本書開卷第一章,這看去似是遊離於功外的勸善之說,實際與練功兩位一體,密不可分。前人練功有成就者,都非常注重功德修養。曆來就有“信為功本、德為功母”、“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之說。常言道:“本固枝榮”。本功法之修煉者隻有學好了這一篇,才可算入門第一步,並須在練功中時刻反省、品悟、提高。

“德”,常與“道”合稱,故講德必先論道。然而,道又絕非是僅以筆墨即可寫清的,正如老子《道德經·體道章》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通俗地講,道可以解釋為宇宙大自然的最精微的原始“物質”及其固有的能力與運動規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是一種原始精微物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道而組成;在每一具體事物中,道又是維持該事物平衡與變化的內在力量。它遍布宇宙,無處不有。

“德”,為道之用,是道之本性的具體體現,是事物運動的規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宇宙萬物,莫不是在按一定的規律運動,因而對各個事物均有一定的準則,這就是德。

第一節 功德的含義

“德”與“功”合稱時,對氣功修煉者來說則更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其實,功與德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練功不修德,能場不純淨;修德不練功,道法不速生。”即便是“德”字本身的含義,也有廣狹之分。

一、廣義之功德

關於“德”的含義,其內容是很豐富的。如《廣雅·釋詁》說:“德者,得也”。就是說,將事作得很適宜,恰得其分即是德。此外,《莊子》《易經》、《禮記》、《論語》《淮南子》《左傳》、《論衡》、《說苑》等書中,對“德”字亦有多種解釋。如“物得以生謂之德”,這是從新生事物的誕生和成長方麵來說的,其中含有扶植新事物的意思。“事得以成,物得以和,謂之德”,這是對“德”之含義的進一步深化。此外,“陰陽交通”、“化育萬物”、“通於天地”“孝悌”、“恩施”、“精神不亂”、“身全”、“善教”、“和”、“福利”、“賢良”、“愛民無私”、“養善而進”“諫爭不威”“得其天性”等,都被稱為德。

在世俗中,“德”的含義也是多方麵的,它體現為人在社會活動中處理各種關係的行為準則,也就是“社會道德”。如“廉潔不貪”、“守正不淫”、“扶助人才”、“提拔後進”、“寬厚待人”、“忍辱諒解”等。

以上所列舉的種種有關“德”的內容說法,雖然因時代、社會、階層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我們認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德,必然是應合於道的。總結這些德之含義,集中的特點即是“無我”和“奉獻”,這一點應是適用於全人類的。總之,按照道的要求去作,即道之用,就是德;而道之用,也就是行,行便是功,合稱之為“功德”,以上所述,為廣義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