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看著我問道,“你先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缺口的?”
我想了想說道“在我的觀念中,缺口的形成,是主力的一種態度,無論向上向下,都是強勢表態,缺口越大,代表態度越堅決。缺口是由集合競價產生,屬於籌碼真空區,開盤後,如果主力不第一時間回補缺口,基本可以確定缺口成立,而這也意味著主力態度的形成,向上的缺口,代表著主力要發起進攻,向下的缺口代表主力要跑路。所以,缺口一旦形成,就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為一個大缺口的意義,不亞於一個漲停板,或者跌停板的強勢。缺口分別包括,普通缺口,向上突破缺口,向下突破缺口,連續缺口和反轉缺口。”
梁秋說道,“陰就是陰,陽就是陽,一個缺口哪來那麼多的名稱。專業的說法聽起來專業,但是卻不好理解,找個高人讓他教學問,他卻滿口的專業術語,不講清晰的道理,聽著似乎說的都對,可卻如何都學不會,那又有什麼用,隻有簡單清晰的認知,才能給人明確的指導,記住,缺口就是缺口,沒有那麼多的名稱。”
梁秋見我點頭,他又繼續說道“在我看來,區分缺口的最好方法就是缺口越大越強,第一個缺口最強,如果後麵還有則越來越弱,再根據它向上還是向下,即可判斷主力的決心是做多還是做空。”
“記住,不要簡單的把缺口理解成籌碼真空區,在股市很多事情是要反著看的,真空區會給人一種隨時可入的感覺,這是不對的,要把缺口理解成一塊磐石,堅如磐石。這樣才會幫助你形成更好的邏輯。”
“堅如磐石?”我試著去理解梁秋的話。
“沒錯,堅如磐石。一個缺口的形成,是通過集合競價不斷的單向增加形成的,雖然最終結果使缺口部分沒有形成籌碼,但是這個缺口的形成,裏麵可是蘊含了主力和大量股民的態度,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勢的合力造成,你說它是空心的真空區嗎?它的內在要遠比逐步變化的股價來的更加充實。”
“當形成缺口之後,第一時間不回補,就意味著缺口成立,磐石形成,它越厚就越強,一個向上跳空高開的缺口一旦形成,就意味著形成了新的平台,以後這裏就是地麵,一個向下跳空低開缺口一旦形成,就意味這裏形成了強大的壓力,這裏就是樓頂。”
“無論是地麵還是樓頂,如果想突破這塊磐石,必須引發態度一致才行,要麼一致做多,要麼一致做空,才可以把磐石擊碎,而一旦擊碎,之前那塊磐石的意義將完全改變。跳空高開的缺口被回補,意味著一致的強轉弱。跳空低開缺口被回補,意味著一致的弱轉強,這些都是關鍵信號。”
“我和你說的這些,都是缺口戰法的底層邏輯,隻有對缺口有明確的認知,才可以更好的應用到戰法裏。”
我發現這些高手的思維,都是把事物考慮的通透而純粹,剝離出所有的雜質,去看明確的本質,就像經過重重過濾的清水。
梁秋繼續說道,“關於缺口戰法的解釋有很多,但我不喜歡那些雜七雜八的,我隻說兩種最有效的缺口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