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魏公公服侍你多年,一直盡心盡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犯了錯該罰,但五馬分屍是不是有點過?”
“確是有點過。”朱允炆無奈的苦笑,“我們都要去納土納了,放他一馬也是可以的。但是我的身體裏有兩個人格,他們一直在爭鬥,我現在的言行原來的人格還占主導地位。”
“原來如此!你對魏公公也算不錯了,你想過沒有,他為什麼要告密?”
“包斐說出是魏公公告密後,我氣憤之餘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朱允炆略一思忖,然後問馬恩慧:“東漢後期的‘十長侍’和唐朝後期的‘神策軍’知道嗎?”
馬恩慧搖搖頭,“我是理工科專業,對曆史沒多大興趣,華夏曆史我隻對明朝有一點了解,那點曆史知識還是因為我的名字叫馬恩慧我才專門學習才獲得的。”
“‘十常侍’是東漢末年漢靈帝時的太監集團,首領是張讓和趙忠。張讓原本是宮中的雜役太監,由於善於鑽營,最後爬上了太監首領中常侍的位置。張讓登上高位後,慫恿漢靈帝劉宏成立了一個叫做‘四園賣官所’的部門,公開賣官斂財。另外他還給漢靈帝出了個餿主意,漢靈帝聽了他的主意,在漢宮西苑建了個“裸遊館”,專供自己淫樂。
漢靈帝的縱情聲樂導致朝政日非,朝政把持於‘十常侍’手中。
而‘十常侍’把持朝政後,私欲暴漲,他們橫征暴斂,賣官鬻爵,顛倒黑白,排除異己,捏造罪名,濫殺朝臣。
他們的親戚橫行鄉裏,禍害百姓,無官敢管。
太監集團的黑暗腐敗,最終導致了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推動了漢朝的滅亡。”
馬恩慧咋舌感歎:“太離譜了,一群太監竟然把漢朝推向了毀滅!”
“離譜?那算什麼離譜?唐朝後期,太監掌握了朝廷中樞武力‘神策軍’後,可以廢立皇帝才算離譜。”
“什麼,太監可以廢立皇帝?”
“不可思議吧!唐憲宗李純執政後期,神策軍的都知兵馬使粱守謙是個太監,唐憲宗被一個太監殺死後,粱守謙便擁立李恒做了新的皇帝。”
“長了見識!”
“太監掌權致使皇帝大權旁落,變得任人宰割,政治黑暗,百姓生靈塗炭,這些都是血的教訓。
皇爺爺建國以後,總結曆代王朝興亡的經驗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解決太監問題,並製定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他規定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違犯者斬首示眾;對太監的人數及品級進行了嚴苛的規定;同時還規定太監都不許讀書識字,不許兼外朝的文武官銜,不許穿外朝官員的服裝。並且,外朝各衙門不許和內官監有公文往來。
這些規定,條條針對著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弊端,看起來使太監名副其實地成了宮廷的傭人,有效的防止了太監參政並進而形成專權。但是,皇爺爺通過‘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和‘藍玉案’將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肱股之臣屠戮殆盡,餘下的朝廷官員全部人人自危、唯唯諾諾,朝堂上幾乎無可信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