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鍾”欄目組曾到五角大樓錄製網絡戰爭的節目。當時,網絡戰爭還隻是停留在理論上。今天,網絡戰爭不再是理論上的假想,而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成為真實的“零日威脅”。
2020年中美將爆發網絡大戰
斯托弗?布隆克,是美國前外交官、萊斯大學信息技術和公共政策專家。2011年3月,他在美國空軍刊物《戰略研究季刊》發表題為“炸毀:中國的網絡戰爭(2020年8-9月)”的文章。他極盡想象,假想未來美國及其同盟國和中國之間爆發網絡戰爭的景象。
布隆克假設未來10年,中國以“挑戰者”身份,引爆中美網絡大戰。屆時,美國以台灣問題或其他事情為由,拒償中國債務;美印在印度洋擴大軍事存在,令中國擔心石油及波斯灣和非洲原材料運輸航道安全;日本海上力量持續壯大,具備製衡中國崛起的實力;新加坡成為中美爭奪的焦點,因為新加坡對馬六甲海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中國很可能在2020年夏末,在網絡空間擊敗美國,並控製馬六甲海峽。
2020年8月,崛起的中國希望將新加坡攬入懷抱,就像香港、澳門和台北。在對新加坡發動攻擊前幾周,中國就已發起大規模網絡戰,目的是破壞美國、日本和其他盟國的通信能力。解放軍6萬網絡部隊滲透到美國軍隊、政府和企業的網絡係統,並實現係統控製。
2020年9月,當解放軍首次在南中國海襲擊新加坡的導彈驅逐艦時,美軍發現通信能力驟降。計算機、無線電、衛星通信以及戰地通信設施全部陷入癱瘓。軍方網絡和服務器受到攻擊,向陸地指揮官和海上艦船提供錯誤情報,以致五角大樓未能及時調動常規部隊行動。美軍國防信息係統局發出警告:不明計算機代碼正試圖繞過國防部絕密電腦網絡的高低二極管,進入未加密主機,目標是賓夕法尼亞的陸軍軍械庫。美軍網絡專家立即進行反擊。
55天後,隨著中美兩軍陷入僵局,這場亞太衝突結束,沒有達成任何公約或協議,甚至沒有進行國際交涉。由於兩國希望規避風險,隻需從網絡戰場撤退即可,一場全麵戰爭得以避免。新加坡依然保持獨立。但是,中美雙方都有潛艇被擊沉,航空母艦艦隊始終在對峙。
上麵這個場景,可能與許多人的預想完全不同。尤其是對誰首先發起網絡戰爭這個問題,多數人的觀點會與布隆克完全相反。
實際上,從2008年起,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國防部,就陸續推出應對網絡戰爭的報告。奧巴馬上任不到4個月,就將網絡戰爭視為“最嚴重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挑戰之一”,承認網絡戰爭“從理論走向實戰”。五角大樓甚至提出“網絡威懾”概念。國務卿希拉裏發表“網絡自由”演講,大力推行網絡外交,組建網絡司令部,社交網站助推西亞北非動蕩……
2011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新加坡演講時首次表明,在確認遭到來自他國的網絡攻擊時,將“視為戰爭行為並以武力還擊”。美國成為網絡戰爭的先行者。
全球早已進入網絡戰爭時代
2009年11月,網絡安全公司邁克菲(McAfee)發布報告《近在眼前:走進網絡大戰的時代》,稱美法等大國正積蓄力量警惕網絡冷戰爆發,他們積聚網戰武器、搞間諜活動等,以利用網絡控製戰爭。報告作者是美國國土安全局前顧問保羅?庫爾特,他對20多位國際關係、國家安全以及網絡安全專家進行采訪後完成了這份報告。報告認為,備戰網絡戰爭的國家,以美國、以色列、俄羅斯和法國最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