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亂起(1 / 1)

晉,開元三十五年二月十六日,皇宮太和殿

一位麵色蒼白,身體略帶臃腫的太監站在龍椅旁,慢悠悠的打開了手中的聖旨,隨後清唱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至親政以來,萬事親為,勤勤勉勉,不敢一絲懈怠,然,今朕已暮年,甚思大晉山河,遂決定開元三十六年二月遊曆江南,體察民情,著各行省、府、縣體貼安排。”

太監念及此處,抬頭掃視了一眼下麵跪著的、已經開始小聲討論的眾大臣。隨後又提高了音調,叫道:

“欽此!”

念畢,趁著眾大臣還沒反應過來,便匆匆的退了出去。

皇宮玉華殿

時年五十又二歲的大晉天隆皇帝,此時正躺在玉華夫人的懷裏,邊吃葡萄邊聽貼身太監福康彙報。

“奴婢在屏風後麵偷聽了會,以郭清河、王福林、趙貴陽三位大人為首的三位大人,對陛下此次南巡意見頗大,甚至他們還說…”

說到此處,太和殿傳旨太監,也就是皇帝貼身太監福康欲言又止。

正欲翻身吃“葡萄”的天隆皇帝怒喝了一聲:“說!”

福康趕緊俯身接著道:“三位大人列舉了陛下三大罪,

罪一:廣建宮殿,三十年不早朝,隻顧享樂,置江山社稷於不顧,枉為天子;

罪二:殘害大臣,大臣稍有勸諫就抄家滅族;

罪三:與子搶妻、臨幸先帝嬪妾,枉為君父、人子。”

“混賬!”福康剛說完,天隆皇帝就掀翻了麵前的桌子,“傳令,給我抄了郭清河、王福林、趙貴陽三個老貨的家,男的全殺了,女的充為官妓。”

玉華夫人見狀,也就是前太子的妻,立刻上前幫皇帝順氣,連聲說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江南省海口縣海口村

鐺鐺鐺~

鐺鐺鐺~

鐺鐺鐺~

天剛蒙蒙亮,一陣緊密的敲鑼聲響徹海口村,正欲出門幹農活的農民,紛紛扔下手中的家夥事往祠堂跑去。

大概半個時辰後,村長領著兩位官差出現在了祠堂門口。

“咳咳~”其中一位高高壯壯的官差潤了潤嗓子,隨後說道:“當今陛下深感百姓不易,準備親自下江南體會百姓苦難~”

“我們江南省海口縣是海口府第一大縣,陛下肯定會在此停留,我們海口縣百姓是熱情的、愛戴陛下的~”

“所以,咱們縣太爺準備在海口縣建一處行宮,以方便陛下歇腳,緩解疲勞,我相信咱們海口縣百姓都是支持的。”

村民們不是傻子,去鬼的來體會苦難!最近幾年,咱們頭上這位皇帝,幾乎每年都會出來遊玩。

如果有錢出來玩也就算了,明明現在國庫空虛,西北鬧了四年旱災,連最富裕的江南都鬧了兩年的蝗災。

有了天災還不算,天隆皇帝最近幾年還大肆修建宮殿,連續三年大選秀女,皇宮內的美女都快塞不下了。

為了讓皇帝更好的享受生活,底層百姓的賦稅加了一層又一層,最誇張的是開元三十三年三月,在這個月內賦稅連漲了三次,百姓稱之為:“三三驚變”。

所以村民們在聽完官差說完後,表現的十分冷淡,用屁股都知道肯定又是要他們出錢、出力、出糧。

不過官差可不管下麵的“賤民”怎麼想,宣讀完縣令發布的命令後,直接拉著海口村村長走了。

怎麼收集錢糧和壯丁可和他們沒關係,那是村長的活,他們隻負責定指標而已。

和村長交接完指標後,兩位官差拍了拍鼓起來的背包,樂嗬嗬的朝著下一處村莊走去。

“村長,我們這次要上繳多少錢糧,您給個底!”

“就是啊,村長,究竟什麼情況,您給底啊!”

送完兩位官差後,村長又返回了祠堂,滿臉愁容的村長一句話都沒說,隻坐在門檻上吧嗒吧嗒的抽著大煙。

直到村長的兒子王超走過來拔掉大煙,村長才緩緩的抬起頭凝視著村民,片刻後,村長重重的歎了口氣說道,

“狗日的縣太爺讓我們村準備10石糧食,100名民夫,五天後趕往海口縣”

村長又歎了口氣說道,“我們哪還有多餘的糧食,這是要逼死我們嗎?”

村長剛說完,村裏的婦女就立刻癱坐在地上,哭泣道:

“賊老天呐,這日子還咋過哦~”

“咱家都吃了一年稀粥了,都快要啃樹皮了,下麵的日子讓我們咋過哦~”

雖說村民們都很氣憤,但是俗話說的好:民不與官鬥。

大部分村民在村長的牽頭下拿出了部分所剩不多的田產,賣給了地主老爺,終於在第二天湊足了10石糧食。

海口村事件隻是整個江南省甚至整個南方村鎮的縮影。

王超作為民夫頭子,第五天一大早就領著海口村民夫以及稅糧朝縣衙趕去。

一路走來,王超發現甚至有部分人家在賣兒賣女來湊糧食。

烈焰當空,王超竟然全身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