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周文王的性格與命運
周文王是黃帝家族的後代。
周文王的祖先即周後稷,那個因不祥而被母親拋棄的可憐孩子,名字也叫棄。
這個名字還是很真實地反映了後稷剛出生的奇異經曆的。
後稷的這段經曆,詩經大雅生民篇有記載。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置之平林,會伐平林。誕置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籲,厥聲載路。扔到巷子裏,牛羊來喂養。扔到林子裏,伐木人來救助。扔到寒冰上,大鳥用翅膀遮蓋保暖。
文王的祖先多在西安附近生活。如公劉“雖在戎狄之間,複修後稷之業,務耕種”。當時的耕種應該是最現先進的生產力,可以跟今天的網絡、金融、生物、航天等朝陽產業相媲美吧。無怪乎跟隨公劉的人越來越多啊。
周文王及其祖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氣。
古公亶父積德修義,國人皆戴之。戎狄來要財物,古公亶父就給他們。財物消費完了,又來奪地和人。老百姓不幹了,紛紛喊著跟他們拚了。古公亶父說了一段話:老百姓擁立君主,目的是給他們好處。現在戎狄想要我們的土地人民。老百姓跟著我和跟著戎狄,隻要一樣得到好處,應該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老百姓如果隻是因為我而戰,我可不願意讓他們的父兄死亡而做他們的君主。說完這段話,古公亶父就帶著他的最親密的班底跑到扶風去了。
結果是:老百姓也跟著跑來了。
這個僅僅是一個故事。故事就是故事,類似寓言,就是說明一個道理。如果你鑽牛角尖,說戎狄再來要扶風的地方人民,古公亶父還跑嗎?
那樣跑的結果就是:要麼跑到天涯海角,要麼再遠,跑到好望角。再沒有辦法跑了。
這個故事隻是說古公亶父以自己的道德贏得民心。而在那個以稼穡五穀為第一最先進生產力的時代,已經不太習慣傳統文化所代表的茹毛飲血生活的人們,不跟隨唯一掌握著五穀生產技術的累死袁隆平一樣的後稷及其後代,還怎麼混?
因此,古公亶父堅信老百姓會跟著他走,這是他說這段話的底氣。否則,一個政治人物,怎能輕易地拋棄土地人民呢?
但是,即使如此,無弋爰劍還是要強調古公亶父等周氏人物的大氣性格。
因為,有太多的實例證明,人類要達到這樣的大氣,性格要修煉成如此的境界,太難太難了。
人類的曆史,太多的是爭奪的曆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啊。利,隨著人的種的繁衍,量的增多,越來越成為稀有資源了。一兔走,百人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