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來到了凡間。
聖母用仙法讓她成為人類。
聖母看到洞府門左側有一片艾蒿,生長茂盛,聖母就給她取名女艾。安排她在農田勞作。
女艾初到洞府,又不適應人間飲食起居,開始煩躁不安。
幸好,有個叫芩的女仆,性格開朗活潑可愛,經常陪她幹活聊天,時間久了,也就不再孤獨。
女艾白天同女仆們一起種植桑麻,晚上回歸山洞,聖母教她練習劍法,槍法,拳法。還好,聖母對她格外疼愛。
麗山西北側,是虞淵昧穀,當年曾是窮嬋的北部領地。大禹治理汶水,在菟裘國動用幾百人工,曆時三年鑿開徂徠山腳,放出積水,這片沉積千年的澤穀,就成了夾穀平原,人稱沃壤千傾,這千傾良田,主要種植桑麻,於是,這裏就成為大夏王朝重要的桑麻主產地之一。
在虞淵昧穀中段南部,有一座小山,叫龜山,是當年軒轅黃帝在此起事的地方,軒轅當地方言發音天黿,天黿即指龜山。因此虞淵昧穀的良田,俗稱龜陰田。
這些良田分成兩段,一段屬於柴國,一段屬於菟裘國。柴國領地內的土地歸柴王管理,柴王祖上也是來自菟裘國的古柴城,所以才叫柴國,國都平陽,平陽,當年也曾經是堯帝的國都。
進入夏朝,社會已經是奴隸製了。在這裏,柴王,是王者,是貴族。族人,有飯吃,有房住,必須天天勞作,官階劃分已經很正規,律法也已經施行。
族人生產的產品,都屬於“王家”。柴國的所有產品當然屬於柴王。柴王將族人所產產品一部分上交、或兌換成玉、帛,進貢夏王,剩餘的一部分換取粟穀存儲,另一部分做流動交易。柴王是少昊代管亓國後,亓王(炎帝)部落的的後人。他的謀士叫師源,他是當年大桓帝國丞相後越的後人,顓頊一直稱後越為“師”,於是,他的家族就姓師了。柴王以國號為姓,名曠。
聖母一直住在老洞府。師源就住在山北的村落裏。從小就經常被父母領著來拜見聖母。後來成為謀士之後,就約著柴王一起前來,領教禮、德之法,聖母一直以老女人的麵貌出現,兩人都尊稱她老母。
這天,大雨過後,女艾沒去上工,在洞府歇息。恰巧柴王和師源又來到洞府。看到洞府裏多了一個小姑娘,不禁有些詫異。
聖母一看便知柴王的疑惑,就介紹道:“柴王,這姑娘叫女艾,是我在虞國撿來的,是我很疼愛的徒兒,現在在山下幫工。你們來了幾次,都沒遇到她,我想讓她到你們身邊,做個雜役,有空讓師源教一下她識字和算術,不知柴王能否準許。”
柴王一聽,知道是聖母要小艾拜師源為師,就說道:“老母放心,讓女艾去平陽和小公主們住在一起,不用再去勞作了,可以一起學習琴棋書畫,文韜武略。”
“那真是太好了,讓柴王多費心了。”聖母說完轉臉看著師源,道:“女艾這孩子,很懂事,從小父母雙亡,受了很多苦,但很聰明,能吃苦,我將她交於你們,有勞師先生了。師先生,你才華橫溢,可以讓柴王為你開一個書院,讓天下的王子們都來學習,這樣還能為柴國收入一些玉帛,頂替貢品啊!”
柴王一聽,興奮的說道:“對呀,有師先生這樣的人才,我怎麼未想到呢!老母,我這就籌辦,您這裏離顓臾國太近,書院還是建在麗山北側吧,這樣您這裏也不會太嘈雜。不會打擾到你的。”
從此,女仆芩陪同女艾進了王宮,女艾也成為公主,同小公主們一樣的飲食起居。女艾受到師源的親自教導,再加上女艾的前世天賦,學業進步飛速,很快就趕上了小公主們。
一年後,書院落成。
柴王廣邀各路諸侯的王子前來求學,一時間平陽都城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