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到巴昔卡附近為下遊段,河長496公裏,集水麵積49959平方公裏。河流從米林縣裏龍附近開始逐漸折向東北流,經派鄉轉為北東流向至帕隆藏布彙入後,驟然急轉南流進入連續高山峽穀段,經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彎頂部兩側,有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和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從南迦巴瓦峰到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的雅魯藏布江的水麵垂直高差達到7667米,可稱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峽穀段。從峰頂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帶到穀地的熱帶,構成了垂直地帶。大拐彎峽穀曆來以它的雄偉峻險和奇特的轉折而聞名於世。那裏的雅魯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開的狹縫裏一樣。穀底是呼嘯奔騰的急流,河床灘礁棋布、亂石嵯峨。在下遊,像這類峽穀一個接著一個,千回百折,山嘴交錯,層巒迭嶂;峽穀兩側山坡是森林密布,滿坡漫綠,看來又是那麼幽深秀麗。它那連綿的峰巒和不盡的急流相結合,構成一幅壯麗動人的畫麵。
雅魯藏布江下遊的大拐彎峽穀,從派鎮到墨脫縣希讓河長220多公裏的河段內,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裏內跌落10米多。奔騰的江流在迂回曲折的峽穀中奔流,這裏不但蘊藏著充沛的水力資源,而這大拐彎峽穀的地貌形成,又為豐富的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條件。初步計算,大拐彎峽穀中的水力資源要占整個雅魯藏布江水力資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單位麵積蘊藏量在世界同類大河中是少見的。
位於雅魯藏布大峽穀中的墨脫縣,沿江狹長分布,就像鑲嵌在峽彎中的一塊綠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這裏隨著河流的降低,南來的濕潤氣流已能沿河穀長驅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氣溫升高。因此這裏的河穀低地具有稻穀飄香、綠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熱帶、亞熱帶風光。這裏還是中國動物界的一個寶庫,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對陸地的侵蝕平均每年隻有93噸\/平方公裏。奴下觀測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隻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雖小,但由於徑流量豐富,所以輸沙量頗大。在奴下站1964年實測最大年輸沙量為4620噸。
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一瀉千裏,它的中上遊河穀卻始終嚴格地保持著東西方向,隻是到了它的下遊又突然作奇特的轉折,形成大拐彎峽穀。並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薩河等又一反常態,呈反向注入幹流。所有這些現象,曆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通過考察,雅魯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適應斷裂構造的結果。它的中上遊沿岸斷續出現一係列超基性岩體,它們是深層岩體沿斷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結果。同時,沿江兩側地層時代不同、產狀不連續,一些地方還發現有混雜岩等等,地質上認為,雅魯藏布江是堅固的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相碰撞的巨大地縫合線,下遊大拐彎一帶當時處在碰撞地帶的東北隅,因而碰撞縫合線就有轉折並密集於它的附近。因此,雅魯藏布江主流中上遊是適應東西向深大斷裂構造發育的,其下遊是適應著構造轉折而變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適應主幹斷裂的次級斷裂構造的結果。雅魯藏布江是嚴格適應斷裂構造而發育的一條構造河穀,這種嚴格適應構造發育的情況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