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李凡離家(1 / 2)

詩曰:

落榜秀才入燕京,苦尋工作隻為銀。

忽有仙子落凡塵,驚動藍星起風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說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是從道中產生的,此道為何,道可道,非常道。

我思故我在。西方的哲學家,提出的宇宙的存在,是因為我在思考。

我在故我思。上句的反句,說因宇宙的存在,我才能思考。

上麵的舉的三個例子,是古人提出解釋世界的思想,無法說誰對誰錯,誰高誰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對自己,自周圍,對社會,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有各自的判斷,也都過著各自的人生。

最近的宇宙產生的科學理論,是宇宙大爆炸學說,說是宇宙在一百多億年前,由一個小點中產生,經過一百多億年的演化,產生了宇宙萬物。該學說與道德經中的道生萬物的思想頗為一致,隻是作者一直有一個問題,一個小點產生宇宙之前是什麼樣子,理論學家說大爆炸之前,時間和空間沒有意義。沒有意義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麵對疑問,無法回答。所以科學無法解說宇宙存在。

世界的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於世界存在的解說,是由神創建的世界,但神是怎麼產生的,兩大宗教,直接告訴你,神是不能被質疑的,對世界的產生,加了限定條件。佛家對世界有一個重要的理論,性和空,因緣即會,緣起性空。一切皆緣,有緣才能有性,有緣才能有空,緣無皆無。緣是什麼,是物質還是意識?不可描述,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在的時候,可以說有緣無緣,我不在的時候,是否也能說有緣無緣了呢?佛家對世界的解說,也是加限定條件的。其它的宗教與三大宗教大同小異,都是加限定條件的世界解說。所以宗教無法解說宇宙存在。

目前各種學說,思想都無法解說宇宙,曆代先賢都無此能力,作者就更無有此能力。正如前麵所說,人都有世界觀,作者也不例外,隻是作者的世界觀與本書的不太一致,但隻要自圓其說即可。本書采用宇宙輪回說,一種佛家輪回的概念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結合的思想,具體含義,便從後文中獲取吧。

中原省,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自盤古開天,三皇五帝創世以來,中原省即是華夏文明的起源發祥之地,亦是華夏文明的中心之地。洛中市,地跨華夏母親河黃河,鍾靈剔透,氣候逸人,道不盡的曆史,說不完的傳說,一部中國史,半部洛州史。天中市,北靠嵩山,南臨潁水,山俊水靈,氣候宜人,相傳伏羲畫卦,文王演易,俱在此處。

嵩山登山道上,周圍都是鬆柏環繞,鳥叫蟲鳴,李凡站在青石鋪的台階上,伸手將頭上的汗擦了一下,並抬頭向上看去,無數的台階,向上蜿蜒而去,直進密林深處。眼見還有這麼多的台階,就想先休息一下,在站的台階邊處,索性就坐了下來。

自從大學本科四年畢業,這一兩個月以來,李凡四處奔波,想當一名人民教師,奔向各地報名考試,奈何水平有限,總是屢試不中。也曾去考過公務員,卻是無有此命,榜上無名。心中煩悶,想出來散散心,就坐車進到城中,來到這個嵩山上,登一登山,疏解一下心情。家中貧困,自從哥哥因結婚彩禮被騙之後,家中更是一落千丈,哥哥的親事,李凡的大學費用,愁的李凡的爸爸李建滿臉皺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看起來更像是六十多老人了,為了努力的賺錢,幹活是沒日沒夜,從不停休。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李建在一次上班的路上,因為路上摩托打滑,摔倒在地邊,傷了腿,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三個月來隻能養傷無法賺錢,那些日子家裏感覺天要塌了一般。四年上學,李凡都是艱苦樸素中度過,因是囊中羞澀,一天也隻是吃兩頓,有機會也去學校所在的市裏勤工儉學,減輕家裏負擔。這一兩個月,東奔西走,花費自是不少,爸爸給的路費也快光了,手裏的錢,花一分少一分。這進景區的門票,自是能不用就不用。李凡是從路邊的小道上來的,這一小道,是他上高中,和一同學一起上山,從他那裏知道的。他這同學,自小在市裏長大,和同學的大人上山的回數多了,也就知道這小道了。

現在不是節假日,山上的遊客不是很多,三三兩兩的。李凡休息了一會,就繼續向上登去。中間走走停停,約過了四個小時,才來到山頂,找一石頭先坐下休息,落落汗。山頂有一處女媧廟,相傳女媧煉石補天,就在此處。李凡在高考之前,來此山頂,上過香。女媧廟很小,有些年久失修,周圍的磚石都掉落了不少,中間坐的像,也是滿是灰塵。臉上的汗落了一些,李凡站起身來,來到廟前,又手合十,拜了幾拜。完事,走到山邊,向南看去,天中市盡收眼底,李凡的家,在天中市的南邊伏牛山下,與嵩山遙遙相望,天中市,就在這看似一個盆地之中,因是現在的時節,天氣比較濕潤,山下雲霧環繞,遠遠看去,天中市在也猶如在仙境一般。

站著看了一會風景,感覺肚子餓了,就準備下山。登山時,不舍得花錢,連水和食物也沒有買,所以得盡快下山。上山慢,下山快,上山用了四個小時,下山隻用了兩個小時。到了山腳,腿都已經麻了,趁著天還沒有晚,趕緊的坐上回鎮上的班車,以免,到晚上回不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