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製舉(2 / 3)

隻是這一番計較卻不能對杜甫說,因為他心中隱隱有了一個想法,要趁這個機會一挫李林甫的風頭。

李璡又對李明玉道:“難得朝廷廣求賢才,為何明玉不去應試?”

李明玉神秘的笑了笑:“現在還不是時候。”

為免李璡繼續追問,李明玉轉向杜甫道:“子美兄,太白兄還好嗎?”

談起李白這個知交,杜甫笑道:“我在洛陽與太白兄還有達夫兄一見如故,三人同遊同詠,親如弟兄。梁宋一遊後達夫兄奔赴楚地,前年秋天,太白兄也離開了洛陽向故鄉進發。他對我說要是我來長安的話一定要代他向你們問好。”

達夫是高適的表字,他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

李白最後還是去了西域,希望他可以在那裏有用武之地。

李璡聞言感慨道:“想不到太白兄竟然去了如此偏遠之地,要想再聚在一起喝酒就很困難了。賀老也走了,真是懷念當初的日子。”

賀知章還鄉後不久就病死,李明玉他們知道這個消息時都是唏噓不已。

杜甫雖然沒有見過賀知章,但是對他的為人處事也有些了解,知道他是一位不為名利所羈縻的率直人物,有著一顆始終不為長安的十丈紅塵所淄染的清白的心胸。因此他十分敬佩這個四明狂客,悠悠歎道:“恨不識賀老一麵。”

李璡見氣氛有點沉悶,微微一笑道:“不談這些不開心的事了,我們還是想想子美兄中舉之後在哪裏慶祝吧。到時把適之他們也叫出來,我們很久沒這麼熱鬧過啦。”

李明玉附和道:“王爺說得對。賀老在天之靈也是希望我們活得開開心心的,喝酒的時候一定要為賀老準備一杯美酒。”

杜甫性情穩重,不象李白那樣飛揚跳脫,聽到兩人的話趕緊謙虛一番。

離開王府的時候,李明玉在杜甫耳邊說了一句話:“若是子美兄落榜的話,不妨來找我。”說罷揚長而去,隻留下一臉愕然的杜甫。

連日來,長安街頭熱鬧非凡。來應試的人是三教九流,各色俱全,七十二行,各懷其藝。這其中也不乏那明經、進士科不第者,希望混在裏麵僥幸及第;還有一些貴家公子、名門之士,借這個機會,到考場中走走,長長見識。因為這通一藝者的會試是千載難逢的頭一遭好事,既新鮮,又刺激,說不定一舉及第,顯親揚名,亦未可知。

因為考生實在太多,朝廷決定臨時增設幾處考點,甚至寺院、官署也臨時作為考場。許多考官也是臨時從六部中挑出來充數的,這些考官大多並不精通所考的技藝。考試程序也是簡單得很,人往考官席上一坐,旁邊自有書吏逐一呈上考生姓名、籍貫、精通何藝等卷簿,然後就讓那考生當場獻藝獻技,比起那些秀才筆試的場麵,有趣得多。事畢,考官朱筆在卷簿上圈上一個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符號。

經過幾輪淘汰後,剩下來的人由宰相大人李林甫親自主考。就這樣鬧哄哄考了十幾日後,終於到了放榜的日子,發榜台被各科考生圍了個水泄不通。榜文張貼出來了,結果就如李明玉所知道的曆史一樣,是無人及第。

眼巴巴等待榜文的考生們一齊愣住了,看到榜文上麵的通告,仿佛遭了雷擊一般,一時間亂哄哄的人群靜了下來,每個人的眼神都是癡呆呆的。

人群中走出一位身穿藍袍的壯年漢子,迅速上馬,朝著太子東宮的方向疾馳而去。

“真的讓你說中了,明玉真是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