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背亦包括三部分:一對弓臂及一個弓弝。木製部分大多采用楓樹、山茱萸或桑樹,或同時采用多種木材。
弓麵也就是麵向射手的一麵為角製。角被來加強弓臂部分。像我們北昭這樣遊牧民族會選用水牛角或野山羊角。
因為水牛的角相對於其他動物的角比較有彈性,而且較長,所以兩者以水牛角最受歡迎。
史書記載以前人們通常用魚膠將動物的腿後腱——來自牛、鹿等黏在木製的弓背部分。
原因是腱像橡皮圈,經拉扯後能夠迅速地回到本來位置,大大加快箭的飛行速度。
一對木製弓臂的末端裝有弓弰。弰增強弓弦的蓄勢及減低需要拉弦的力,使經發射的箭有更強的殺傷力。
而箭的部分分為箭頭、箭杆、箭羽、箭尾。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弓的結構、拉距選擇合適的長度。
拉距通常是指我們拉滿弓後,弓弦到弓把的距離。選擇合適的箭支長度,有助於我們找準靠位點,固定射箭姿勢。”
納蘭瑾從背後將姬姒妧攬在懷中,大手輕輕摟住了她的細腰。將姬姒妧體態姿勢調整好後,手把手指導她怎麼握弓拉弦。
姬姒妧被納蘭瑾這突如其來的摟腰整得有些緊張,感受著背後納蘭瑾胸膛有規律的心跳和呼吸,不免有些心煩意亂。
納蘭瑾在教學過程是一絲不苟,力求完美的。見小姑娘走神了,他微微低下頭緊湊著姬姒妧小巧玲瓏的耳朵。
緩緩說道:“姒妧,認真點不要走神。射箭講究身法亦當正直,勿縮頸、勿露臂、勿彎腰、勿前探、勿後仰、勿挺胸。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的重量均勻的落在雙腳上,並且身體微向前傾。
然後把箭搭在弓上,單色主羽毛向自己,箭尾槽扣在弓弦箭扣上。”
姬姒妧也努力靜下心來不胡思亂想了,按照納蘭瑾說的照做,慢慢地找到了一些感覺。
見姬姒妧已經進入狀態了,納蘭瑾再教下一步。
“右手以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扣弦,其中食指置於箭尾上方,中指和無名指置於箭尾下方。
再以左肩推右肩拉的力將弓拉開,並繼續拉至右手虎口靠位下頜。”
邊說邊矯正了姬姒妧錯誤的拉箭姿勢,姬姒妧聚精會神目視前方靶心,借助納蘭瑾的力量成功把箭拉開。
“克服弓的張力將弓拉開,使弓產生變形,並保持繼續用力。在開弓的過程中同時將眼、準星和靶上的瞄點連成線。
下麵我喊三二一,我們一起放手。”
伴隨著納蘭瑾的倒數,二人同心一齊把箭射了出去,箭羽帶著強烈的衝擊力直中遠處的正中靶心。
姬姒妧見此興奮得不行,拍下拍自己的手給自己鼓掌。
“哦耶!我也會射箭了,納蘭瑾你知道嗎?這是我第一次學射箭,我現在心情好激動,好開心,謝謝你不嫌棄我笨願意教我。”姬姒妧轉過身抬起頭對著納蘭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