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逆孫造反,老爹背鍋(1 / 2)

大明。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底。

朱元璋於應天府南郊舉行藉田禮。

天子藉田,先祭祀先農,再親自耕種,自洪武元年便已成製。

因太子病重,淮水洪水導致大量流民湧向京師,今年的藉田禮最晚。

不過,也是皇族最為齊整的一次。

除了太子朱標外,以“九大塞王”為主的藩王和以朱允炆為首的皇孫悉數在場。

扶犁耕了個來回,年老體邁的朱元璋抹了把汗,撐腰看向皇子皇孫道:“咱這老胳膊老腿的,幹啥都不利索嘍,大明終須你們來守護。”

“今個兒老朱家難得三世同堂,咱甚是高興。來,你們都陪咱好好地嘮嗑嘮嗑,說說咱這一輩子。”

聽到這話,九大塞王皆是呼吸一滯。

不出他們所料,在太子久病未愈的情況下,老爹在做最壞的打算了。

看似是要嘮嗑,其實是在物色儲君人選。

他們人人都有機會。

但這種時候也最危險,不宜鋒芒太露。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gāng)、燕王朱棣、代王朱桂等人無不躬身而立,一言不發。

眼瞅著老爹的臉色有點難看,肅王朱楧上前一步道:“父皇文治武功,亙古未有,比之秦皇漢武,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又豈是我等能夠妄議的?”

朱元璋笑嗬嗬地捋著白須道:“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秀才’,說話就是中聽。”

其他藩王見狀,立即搜腸刮肚地附和起來,誓要表現得像個“舉人”。

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少。

最後還是長相儒雅的朱允炆畢恭畢敬道:“皇爺爺崛起布衣,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西漢之後未有也。”

“即位後,厘正典章,澄清吏治,尊崇正學,輕徭薄賦,置衛屯田,致盛世之景,為漢唐宋諸君所不及也。”

“哈哈哈……”

朱元璋仰天大笑道:“看來咱老朱家也出個‘狀元郎’啊,允炆所言深得朕心。”

說完,他也不給朱尚炳、朱濟熺、朱高熾等皇孫言語的機會,又問:“而今淮水水患百年未遇,哀鴻遍野,京師難安,你們可有良策?”

朱棣剛要開口,一道渾厚有力,又帶著些慵懶的聲音從他的身後竄出:“皇爺爺,這個問題可以先放放,我還沒說您的一輩子呢。”

“放肆!”

朱棣霍然轉頭,發現說話的是次子朱高煦後,當即嗬斥道:“陛下為百萬流民問計於諸王,豈容你打斷?回府後禁足三個月!”

他知道這個兒子言行輕佻,向來為他爺爺所不喜。

今天如果由著他胡來,那麼燕王這一脈恐怕要與帝位無緣了。

朱元璋眯著眼道:“你小子就是沒規矩,何時能像你大哥那般寬厚持重?不過你爹既已罰你,咱可以聽你說說。”

朱高煦無視了便宜老爹的怒火,大大咧咧道:“在我看來,皇爺爺得位最正,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撿,結局一帝國。”

“……”

朱棣氣得都想當眾踹死這逆子了。

他爺爺做過乞丐和和尚的事,向來為諸王和百官所避諱。

他竟敢當眾提,還說什麼裝備全靠撿,是不是活得不耐煩了?

朱元璋怔了一下,似笑非笑道:“你這說法倒是頗為新奇,連咱都從未聽聞。就是你爹將你禁足三個月有點少了,再加一個月吧!”

“哈哈哈……”

朱高煦周圍的眾皇孫無不憋笑不已。

這家夥又遭殃了!

活該!

讓他出風頭!

可朱高煦並沒有偃旗息鼓的意思,他抽了下鼻子道:“皇爺爺,您這一個月一加,讓我剛才說的結局都變了。”

“哦?”

朱元璋聲音驟冷道:“你都敢給咱安排結局了?”

朱棣渾身一顫,慌忙抓住朱高煦的肩膀,想要將他踹地上求罰。

然而,腿都抬起來了,一個裨將萬分慌張地跑來道:“陛下,大事不好了,此處被包圍了!”

朱元璋皺了下眉頭,不動如山道:“流民?”

這次藉田,他隻帶了四千兵馬。

一方麵,這裏距離皇城很近,沒必要帶那麼多兵馬。

另外一方麵,大批流民眼下主要聚集在東南方向,距離這裏頗遠。

而且朝廷一直在全力賑災,他們焉有造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