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籍廣東番禺,一九二八年十月生於上海。
父親黃持漢是同盟會會員,早年赴美國舊金山和法國裏昂學習商業和法律,辛亥革命成功後,父親沒有立即回國,先後在秘魯、美國等地的華僑學校從事教育工作。
父親的特點是很沉默,不張揚,認準一個事情不容易回頭。
革命後的中國局勢很亂,各地軍閥、地方勢力都起來了,
孫中山先生也壓不住。父親就是在這種動亂局勢下回國的,他認為國家這麼亂,主要是國人沒文化、沒知識,要解決國家的問題,隻有教育才能救國。
當時很多同盟會會員都是由國民政府給養起來,無論在部隊和地方上任職都給很高的待遇,沒有實職沒什麼權,就是到時候拿錢。我父親是學商業、法律的,搞商業做買賣都有條件,
但是他想教育救國,就在上海辦起了學校。
學校叫尚賢中學,在閘北,離上海火車站不遠,父親是校長,也給學生上課。
當時的環境內憂外患,外國勢力欺負我們,國內也亂糟糟,
軍閥互相爭地盤,混戰一團,學校辦得很困難。終於辦得有點樣子了,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滬抗戰開始了,蔡廷鍇和日本人一開打,日本人的炮彈打過來,學校被炸毀了,
眼看情況不好,隻好走吧,就經香港到了廣州。
我們家就這樣在上海破產了,除了一點細軟,其他東西都帶不出來。
到了廣州沒有生活來源,父親說那就教書吧,我大姐輔佐他辦了個英文專修課,大姐英語很好,白天上學,晚上幫父親給學生輔導英語。
家裏有個保姆,母親管她叫女兒,就是幹女兒,我叫她潤蟬姐姐,她負責照顧我。
母親是在日本長大的華人,父親去日本時認識的,
跟父親回來時才十七八歲。她非常能幹,特別能講,辦外交可以,除了不會針線活剩下的全行。
母親特別會做菜,尤其是海鮮很拿手,家裏每頓八個菜,都是她一個人做,誰做都不行,連潤蟬姐姐都不讓做。家裏一共十口人,兩個姐姐、兩個妹妹、我和我哥、父母,我姑姑和潤蟬姐姐,誰的口味什麼樣她都了解。母親愛吃魚,八個菜裏麵,肯定有一道魚,但我從小不吃魚,母親就再給我煎一個荷包蛋,頂上八個菜。我沒事老跑廚房去,母親說煙霧隆咚的你來幹什麼,我說看你做菜。我從小對做菜就特別感興趣,長大了也喜歡做菜。
姑姑一輩子沒有結婚,一直跟著我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