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要從很早之前說起,早年間阿成還在上四年級的時候,那時候班裏的數學老師就是一個同村叫李八的,裏邊是大李莊一隊的,那年月不稱為組,都稱為對,好像是早年間的集體文化所導致的生產大隊所流傳下來的。這時候的李八是一對的,也就是說是一組的阿城是這個村裏麵九組的。
李八在村小學裏麵當著數學老師,他教的村裏麵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那時候的老師是很受人尊重的,不要說那時候就是今天也是很受人尊重的。在同一個村兒裏麵又是老師,這樣的人在群裏麵威望是很高的。
當年阿聰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剛好你爸的孫子也在上這個班級,你爸有兩個孫子,他大孫子給阿成的哥哥是同一個年級,這個是李八的二孫子。他跟阿成一個班,當時李八排的位置,我們前文都有講述,班裏麵當時女生多,男生少,班裏麵排位的時候,也就是說一個桌坐三個同學,一般都是兩男一女,兩男一女。這樣的座位安排恰好可以形成一種互相製衡。男生要麼跟女生能夠關係很好的融洽,然後說說話。要麼就是男生跟女生的關係很不融洽,會劃分很多的三八線。
當然啦,這個三八線是很久遠的事情,不知道今天小學裏麵還有沒有,所謂的三八線就是辦一張桌子,分成三個模塊兒,每一個同學,占多少?在曆史上朝鮮和韓國因為三八線劃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朝作戰幫助朝鮮確定了在北緯38度這一條線上而定的國界最終導致的美朝停戰協定的簽署為後來的國際格局奠定了一個獨特的模式。
大人們經常提起這個三八線的問題,小孩子們耳濡目染,聽的多了,對這個概念也有了一定認識。要知道小孩子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模仿力也很強。他們之間一旦關係破裂的話,就是很明確的劃分利益邊界,既然是同桌的情況下,肯定每一個人在關係好的時候也就不在乎你多占我一點位置,我都占你一點位置了。擔當關係一旦不好的情況下,那這個位置肯定是不允許你的侵占的,所以也就有了整個班級裏麵很多同學之間相互畫三八線的一種情況。當然這種情況那些任課老師也都是看在眼裏的,這種情況也沒有辦法進行通過調節來完全緩和。
那時候國家已經實行了兩免一補的政策,這個政策是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前的一個政策,唯一的對於學生來講的話,他們能體會到的就是那個“一補”,這個錢是每年能夠有100塊錢的領到手的。當然這100塊錢在當時的話是很耐花的,對於我們今天來講也不算是一個小數字。
有一年評選的時候,你爸的孫子也被評選上了,這就導致群裏麵跟阿成家裏關係好的一個婦女來的話,在家裏麵說這一件事情,好巧不巧的是這個婦女後來又找到了校長的老婆說了這件事情。這就導致後來校長的老婆給你爸說了,你爸然後就直接問詢了阿成了父親。
阿成的父親拚命的解釋也與事無補,所以這件事情後來就相當於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