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講述的事情,發生在河南南部的兩個小村莊裏麵,以及圍繞這兩個小村莊出生的人物成家立業的事情,進一步來講,就是從這兩個小村莊走出去的一部分人看到的世界的事情,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或者是時間的局限性,而本書所寫的時間脈絡較長,但本書的人物不多,也並不複雜。在這些人物身上,他們都有自己所生活在當時的時代的烙印,以及那個時代讓他們形成的習慣和性格。
筆者出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屬於二十世紀的末期,筆者的父輩生活的故事跨度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當然,這不是指一個人的跨度,這是一代人的跨度。再往上麵來講點,筆者的爺爺輩的是十九世末期的人,也就是一八九幾年的時候的人,他們大多都在二十世紀中期就因為各種原因而去世了,本書會有部分提到那一代人的一些事情。筆者寫的本書,正是根據當年父輩那一代人到自己這一代人的變化曆程的改編版。
時代很大,個人很小。當您讀到有些地方感覺跟自己學的史學有不一樣地方的時候,希望您能多查些資料,給筆者留言評論,讓筆者再具體的告訴您,他所講述的這些東西的背景和地域的特點為何是那樣的。當然,筆者還是希望有大量讀者能夠通過這本小說,窺見些許的不同,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精神上的,隻要能夠讓您有所收益,就是筆者的萬分榮幸了。倘若筆者寫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詞打動了您,也希望您不吝讚美,多多評論。
最後,筆者承認個人是具有局限性的,希望各位能夠在讀本書的時候多多指點,您的良言是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再一次希望您給予指點一二,筆者在這裏拜謝了。
以下為正文部分:
阿成的父親老是說他話多,喋喋不休的令阿成有些煩,阿成的父親之所以這樣說他,事情的起源是關於三舅的事情。
起因是,阿成出生時的候,他的三舅第一個掀開了包裹著他的小被子,看了一眼阿成,可想而知,本來三舅在他父親眼裏就是是一個愛說話且喋喋不休的人,阿成的父親自然而然的就把阿成愛說話的習慣歸咎到了三舅的身上,阿成現在每每想來都覺得十分的荒誕。
後來阿成想啊,其實自己出生的時候第一個看自己的人,應該是那個接生自己的護士或者是醫生,再就是母親第二個看了我的,而三舅充其量就是第三個看我的人,而我父親隻是沒有第一個在產房門口看我的嫉妒罷了,這樣想著阿成也就釋懷很多了,至於阿成愛說話這樣的習慣,那不是一個小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嗎?他隻不過想得到大人的關注而已。
當然了,阿成也沒有像父親說的那樣喋喋不休,那樣的愛說話的,隻是相對於父親的話少,阿成大概是個話多的人,時至今日,經曆了生活的許多事情之後,阿成漸漸的變得沉默了許多,有些話不便說,有些話說了也沒有用,選擇沉默反而覺得看清了很多東西。
前幾年阿成讀一個作家的書,那作家說他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從話語中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阿成深以為然。
回頭再來說阿成的三舅吧,阿成的三舅沒有像他父親說的那樣喋喋不休,這多少是有些偏見夾雜其中的。阿成的母親是家中的老幺,上麵有六個哥哥,在那個“人多力量大”的年代裏,家家都是子女很多,自然的小孩子裏的兄弟姐妹也很多。
阿成的三舅就是他的第三個舅舅,這個舅舅在家裏排行老三,所以按排行喊舅舅的話,也就是三舅了。這樣稱呼也是不至於在姥姥家聊天時出現不知道喊的是哪個舅舅的情況,畢竟幾個舅舅都在的情況下,總不能喊長輩名字吧。阿成的母親排行老七,自然的就是三舅的七妹的。
阿成的三舅有一段短暫的婚姻,後來因為某些原因便又恢複了單身狀態,此後阿成的三舅也就再也沒有了結婚的想法,三舅把阿成當做他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