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動蕩歲月記憶青春人生
《1938:青春與戰爭同在》圖書首發式暨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團體日記捐贈儀式,於2009年4月29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會議室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協辦。參加會議的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相關人員、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團體日記的保存者張昕(荒煤的夫人、張瑞芳的妹妹)、《1938:青春與戰爭同在》一書的作者嚴平,此外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副所長劉躍進、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管士光、《新文學史料》執行主編郭娟以及本書的責任編輯劉偉。
會上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管士光代表人民文學出版社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捐贈《1938:青春與戰爭同在》一書,計200本。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團體日記保存者北京電影學院退休教師張昕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捐贈珍藏70餘年的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團體日記。
《1938:青春與戰爭同在》一書講述了1937年7月——1938年10月間,一群來自祖國四麵八方的熱血青年榮高棠、荒煤、楊易辰、程光烈、郝龍、姚時曉、張楠、張瑞芳、張昕、管平、胡述文、莊璧華、方深、王拓、郭同震等組成的北平學生移動劇團在漫天硝煙的中華大地邊走邊唱,積極宣傳抗日的動人故事。北平學生移動劇團途徑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地,長達兩萬多裏,曆時一年多的演劇生活,他們舉行了上百場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彈》等十幾個劇目,極大地鼓舞了所到之處的民眾的抗日情緒。
北平學生移動劇團是是抗戰時期唯一一支以北平大學生命名的劇團,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同時又經受著國民黨的拉攏與誘惑,最終突破重重困難到達了延安。本書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文中對當時抗戰局勢的真實書寫,對張自忠將軍的真情描述,對苦難的下層民眾流離失所的記敘,都有助於我們更加真切地了解當時中國的抗戰。書中有放聲歌唱的激情歲月,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更有血與火洗禮下的時代印跡,大時代變動中的人心沉浮,以及那本發黃了的日記本上留下的那些飽含著淚與痛、笑與美的青春記憶,對於弘揚五四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都不失為一本典型的人文讀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