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黎元洪繼袁世凱任大總統時,不少政壇人士鹹以為強人時代已經結束,老實人開始新的時代,天下將從此太平,因而奔走相慶。
政壇耆宿嚴複卻捋著白花花的胡子冷笑道:“黎黃陂是德有餘而才不足。”實話好說,就是難聽。黎元洪二十幾歲在北洋水師學堂讀書時,嚴複就是學堂監督,校領導的話十分入骨地闡明了黎之優劣——德高,才疏。
的確,在中國,光有德還玩不了政治。
由於不擅權術,也由於不像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作霖等人那樣一直擁有重兵,所以,黎元洪隻能被軍人部下們看不起。就連東交民巷也一樣,功利主義的使節們從來沒看重這個沒有實力的國家元首,而寧願與他底下的各派係保持往來。這倒也好,使他不像其他人一樣被後世罵為“帝國主義的走狗”。
政壇的格鬥場上,他是一個傷痕累累的輸家,但在生意場上,他卻意外地成了大大的贏家。成為寓公的他,先後投資實業竟達七十多個,尤其是大做房地產生意,不光在武昌、北京、天津有三處連片的私宅,而且還憑眼光與財力開發了許多別人看不上的房地產並大獲其利。在天津當寓公的要人很多,成了富翁的也不止他一個,但有的是靠當軍閥時不斷克扣下來的巨額軍餉起的家,有的是憑從前的社會關係致了富,黎元洪卻是完全靠遵從經商規律大膽運作而成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帝讓他的政治抱負慘淡夭折,卻使他的經濟才幹大放光芒。說他是民國第一批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也不算溢美之辭吧?
饒有意味的是,黎的經營活動多是以“大德堂”名義進行的。他要矢誌不移地把“大德”弘揚到底嗎?
有德的富豪會把賺得的錢回報給社會。黎元洪並不像其他下野同居天津的軍閥巨頭那樣當守財奴,他還真有點像八百年前的“及時雨”宋江哥們兒,仗義而又疏財。在繁多的善舉中,他特別熱衷於投資教育,尤其是故籍湖北的小學、大學,隻要有求,他都捐款,且動輒成千上萬。
他告訴過天津的記者:
政界人物除素舊交外,概不接見。至教育界、實業界新舊人物,俱所樂與交遊;而此兩界之後進,更願竭力提攜。
天津南開學校舉行開學典禮那天,讚助人之一的黎元洪親臨學校祝賀,並欣然與學子們合影留念。他最喜歡的女兒黎紹芬也在那群學子中間。與女兒同班的一位叫周恩來的英俊少年當然不會引起他的注意,但周卻對黎說過的話耿耿於心——1949年11月某日,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裏宴請一些實業家們時,得知鄰座的中興輪船公司老板黎紹基即黎元洪的長子後,主動提及與其姐黎紹芬是南開第一批男女同班同學的往事,而且還風趣地回憶起黎元洪當年說過的“有飯大家吃”的名言。不知周恩來先生是否知道,就在他在廣東成了國、共兩黨都十分倚重的一代俊傑之時,開明的黎元洪曾下令敞開黎公館大門,讓躲避兵燹的南開女生及部分教員家屬入住家中。
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3日晚,黎元洪在英租界寓所裏因腦溢血猝逝,享年六十五歲。
那一刻,正是末任北洋政府的元首“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張作霖離開北京的時候。次日晨,張作霖斃命於日本人預埋的炸彈。
兩位北洋時代的元首,竟死於差不多同一時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之死被普遍視為整個北洋時代的實際終結,而天津英租界裏的前總統的噩耗就成了無關政局發展的局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