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安臣背後的黎大人是那麼好得罪的麼?
做事之前不好好想想,現在挨收拾了吧?活該!
把刑房這些事兒弄完,告一段落之後,聞安臣便開始弄轉向裝置了,這幾天他就天天在紙上寫寫畫畫的。
當日他跟趙純說的那些話,說要十日之內把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這個東西給弄出來,絕對不是胡吹大氣。身為曆史學和刑偵學的雙重博士,他對曆史上許多東西都是做過深刻研究的,也非常精通。
其中就包括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因為他的一個同學,就對這種事情非常感興趣。兩人因為這個事兒,甚至作出過相當激烈的爭辯和討論,而後誰也不服誰,就各自研究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結果最後還是聞安臣輸了,畢竟專業性不如人家。人家大學的時候,那可是工程學出身。雖然輸了,但因為這個事兒,聞安臣對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如何做?具體是個什麼構造?需要什麼材料?乃至於在明朝時期有沒有能力製造出這個東西來,都是非常了解精通的。
幸好當初得出的論斷是,以明朝當時的鋼鐵冶煉水平和工程技術能力,想要製造出這玩意兒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聞安臣沒想到,當時一時性起的一番研究,今日竟然會派上這麼大的用場,當真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凡事都有因果。
他現在可是非常感謝那位同學,若不然的話,這會兒估計他也是一籌莫展,眼瞧著這一條生財的路子擺在眼前,卻怎麼著無法踏足上去。
用了大約一天的時間,聞安臣就已經把四輪馬車的轉向裝置那塊兒給畫的差不多了,在紙上都畫得清楚分明,依照這個來打造絕對沒有問題。當然,還需要聞安臣解說一下才成。
於是,當日傍晚時分,他便把鞠孝忠招了過來,笑吟吟道:“鞠孝忠,我知道你在秦州呆的時間長,在咱們這秦州城裏人頭也熟,你可知道秦州城最好的木匠和鐵匠在哪兒麼?若是知道的話,便給我找兩三個過來。”
鞠孝忠笑道:“大人,您可真是燈下黑啊,現下整個秦州城最好的工匠,不就在咱們衙門的工房下麵管著麼?”
聞安臣一拍腦袋:“哎呀,瞧我這記性,還真就沒想到這茬兒。”
聞安臣沒想到自己竟犯了這麼個錯誤,有些自嘲地哈哈一笑,覺得自己果真還是在州衙中呆的時間短,沒有徹底沉淫進這個衙門裏麵。不然自己不會是這樣的想法,如鞠孝忠這種在衙門裏呆了許多年的老吏員,他們一想這事兒,肯定第一個想法就是:去工房裏找人,又便宜,做的東西還好,而且不怕他們偷工減料。
大明朝中樞有工部,下麵的各個州縣府衙裏頭,也都有工房,工房負責一地的所有工程的建造,一些重要工程在本地地段的維護,以及修河堤啊,修河道呀之類的這些,平整道路也是他們的事兒,同時還管著轄區內相當一部分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