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璿起來時已經是神清氣爽了。而秦王殿下也已經上朝去了。晨璿簡單洗漱一下,便離開了秦王府,回到葫蘆之中,接下來的兩個月,晨璿都未出葫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跟醫仙學習。
而這兩個月,朝堂上的鬥爭越來越白熱化,現在以秦王為首,讚成舉辦封禪大典。另一邊以太子為首,不支持封禪大典,因為封禪大典的舉辦是具體實施由禮部葉尚書主持,而這兩個人已經非常明顯,葉尚書是秦王的人。
5月中旬,秦王那日有事未上朝,朝堂發生了爭執。戶部張尚書上書:“啟稟皇上,按照葉尚書的預算,國庫將消耗五分之四的金銀,一旦今年秋季收成不好,必然會導致國庫虧空。”
葉尚書回答:“封禪大典是報天之功,何以致收成不好?”
兵部王尚書站出來說:“葉尚書好大喜功,這不是一點點小錢,為了自己的能名留千史,便想出這麼個主意?封禪大典是舉國同慶,葉尚書可想過其他國家也會得知消息,萬一此時出兵,我大雍國如何應對?”
葉尚書說:“封禪大典前後不過幾日,怎會招致他國出兵?”
戶部尚書又說:“一旦舉辦,各國自然知曉我國國庫不足,還不趁機出兵?”
葉尚書說:“北有鎮北王,南有秦王部下。何敢來犯?”
這時鎮北王之子正好在朝堂之上,他可是皇後的親哥哥,此時不幫太子,更待何時。他跪下開口說:“皇上,臣等誓死保家護國。北方苦寒,這些年軍士們都是憑著一個信念鎮守北疆。可如果明知國庫有如此多金銀,今年不發棉被、棉衣等,而將如此多金銀用於個別文人的異想天開。將士們心寒呀!”
皇上一聽,馬上開口說:“高將軍,快快請起。過冬物資自不會少。”
高浩依舊跪著說:“某些文人這幾日一直信口開河,隨便一項開支便是我北方將士們一年的物資總和。皇上,不得不防呀。”
兵部尚書又跪下說:“皇上,今日不罰,恐眾將士心寒。”
又有幾個官員站出來,矛頭指向了葉尚書。皇上心中雖然也想舉辦封禪大典,但此時也感受到了壓力。皇上不願意讓葉尚書降職、罰薪等。
便說:“葉尚書確實有些地方未考慮周全,廷杖十大板。散朝。”說完,皇上便起身要離開大殿。眾人雖有不服,無奈皇上已經開口了。
皇上是知道葉尚書的,此人表麵看起來文文弱弱,但實則堅毅無比,而且向來不會在意他人的看法。廷杖隻是受辱而已,一般宮廷侍衛不敢真的對大臣怎麼樣,更何況是從三品的禮部尚書。
此時葉尚書雖然被兩邊的侍衛拉著,但依舊不卑不亢。太子使了個眼色,這時打板子的人換成了太子的人。
廷杖一般都會在屁股上墊上厚的褥子,主要目的還是讓大臣在大庭廣眾之下,感到屈辱,而讓周圍的人引以為戒。
隻是今日,侍衛們並未拿出墊褥,有幾個大臣開始提醒沒拿褥子。但此時太子、丞相都在場,太子未開口,侍衛們怎能亂動。這樣十板子下去,葉尚書雖然一聲不吭,但已經是滿頭流汗,到最後竟然昏死過去。可見這十板子用了多大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