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波蘭再次出現財政危機,政府大幅度提高消費品和服務價格,工人群眾再次掀起罷工熱潮。在西方國家的幹涉和壓力下,加上蘇聯的幹預撤出,波蘭統一工人黨在1989年初通過決議,宣布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
這年的2月6日,波蘭政府與瓦文薩為首的團結工會及其他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並達成了一係列協議。政府同意團結工會重新登記後合法化;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實行總統製和議會製,進行議會和參議院的大選。
大選分別在1989年6月4日和18日進行。結果團結工會大獲全勝,贏得了議會中百分之三十五的席位,並一舉拿下參議院一百席中的九十九席。就這樣,團結工會一躍變成了控製兩院的第一大黨。
1989年12月,波蘭修改憲法,將國名由波蘭人民共和國改為波蘭共和國,從此波蘭成為了一個實行西方議會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國家。第二年的12月19日,瓦文薩當選為波蘭總統。
波蘭的這場劇變直接引發了其他東歐國家的效仿。1989年2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中央對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作了重新評價,定性為“人民起義”;並通過了實施多黨製的決定。6月16日,匈牙利政府為“匈牙利事件”的受難者、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納吉舉行了重新安葬儀式,二十五萬群眾參加了這一活動。10月,社會主義工人黨舉行了最後一次代表大會,決定改組為匈牙利社會黨。在第二年3月的大選中,反對黨民主論壇獲勝,原工人黨徹底喪失了政權。
接著便是保加利亞。1989年5月,國內的伊斯蘭少數民族大量外逃開始的。隨後,各地的罷工示威活動頻頻發生,迫使日夫科夫在年底辭去保共總書記的職務,由姆拉德諾夫接任。第二年2月,保共十四大決定改名為保加利亞社會黨。6月,保加利亞進行了第一次多黨選舉,保加利亞社會黨贏得了執政地位。但在1991年10月的第二次大選中,社會黨還是被趕下了台。
由於受到波蘭、匈牙利等國發生劇變的鼓舞,捷克斯洛伐克國內要求重新評價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最終爆發了“11月事變”。這一事變直接導致捷共失去了對局麵的控製。11月24日,以雅克什為總書記的捷共領導班子集體辭職。11月29日,捷聯邦議會修改憲法,取消了共產黨的領導地位。12月6日,胡薩克辭去總統職務。12月28日,“布拉格之春”的領導者杜布切克當選聯邦議會主席。第二天,聯邦議會選舉哈威爾為總統。捷共淪為在野黨。
隨後便是羅馬尼亞。1989年3月,六名前羅共領導人發表致羅共總書記齊奧塞斯庫的公開信,批評他的內外政策,要求進行全麵改革。結果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
這便激起了反對派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憤怒。12月19日,首都布加勒斯特爆發了幾萬人參加的示威遊行。緊接著,軍隊倒戈,齊奧塞斯庫見大勢已去,倉惶出逃,結果在埃列娜的家鄉被捕。
在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捕的同一天,以前羅共中央書記伊利埃斯庫為主席的救國陣線委員會宣告成立,並接管了全國政權;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被改名為羅馬尼亞,實行三權分立、多黨製政體。
101.蘇聯分解
1991年12月25日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就在這天晚上,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已經不存在的蘇聯總統職務。在莫斯科紅場上飄揚了近七十年的蘇聯鐮刀錘子國旗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麵藍白紅三色俄羅斯國旗緩緩升起。
眼看著曾經的國旗慢慢下降,聚集在紅場上的人們心情異常複雜。有人拿著收音機,收聽戈爾巴喬夫的辭職講話;有人舉著蘇聯國旗,高呼:“蘇聯萬歲!”然而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曾經威震全球的超級大國蘇聯,在這一天就要從世界的地圖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