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起癲狂明朝待修改(1 / 2)

正所謂:

狂氣吞日月,智勇冠三界。

虛實即真幻,勘破見昭烈。

卻說朝廷正議才罷,江湖自有己論。一幫豪俠此時已定下心計,誓要討賊自報。

那蛾賊首領前號大賢良師,現稱天公將軍,並其二弟,攜三十六方渠帥,禍亂漢家社稷,或本意發於善心,可惜遜於川澤,不能納汙,反害元元。

先是唐周出首,致使被迫提前起事。繼而各方渠帥多有侵暴,倒行逆施,大失天下所望。

於是漢廷出師,得以逐個擊破,就中幾位豪傑自此揚名。

頭一位便是樓桑皇孫,以今之排版,乃左劉右備,表字玄德,亦並其二弟,攜諸義勇,匡扶漢室。

或問之一日由吉利,其於早年棒打蹇碩之叔,便已著名。

或問之孫文台,其之履曆,更為顯耀,年十七,與父橫行東海,表麵繼祖業賣瓜,實則行航海王中克利克之行徑。後更借部下百觸之首洗白。

或問之出處,實乃虛造耳。

而玄德乃於此揚名,其前隻不過是個遊俠而已。今籍討賊之功,方除受縣尉也。

此後遇朝廷沙汰,不得見來辦督郵,乃怒不可遏,衝入其下榻府衙,謂左右道:“奉府君秘令,特擒此獠。”

遂牽出鞭打,隨後逃亡。由是倉皇南北,碌碌西東。當然了,這是謙詞,實則輾轉各地,皆為座上客。

雖偶有蹇滯,終有轉機。

直至晚年,雖據西蜀紹漢稱帝,卻因輕敵為小兒所敗,此非力不足也,實乃時運不濟之故。正是:

時來天地攜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當今有一篇閑話,說其晚年事跡。詩曰: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此詩名為《竹枝詞》,乃是唐朝詩豪劉禹錫所作。單表其人貶謫遠任,思念故鄉之情。可歎一時才子在失意落魄之際也不免生出如是心來,更何況眾多將平生都扔在功名業績上的誌士英雄?

且說一人,恰與這劉禹錫同枝,早幾百歲生,皆為漢朝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後人多謂之先主。

那時節,朝綱不振,社稷倒懸。先主既是宗室苗裔,自然奮起匡扶之誌。結得關、張,四方奔走,為漢廷嘔心瀝血。

其間雖多經失敗,卻從未墜了誌氣,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在三顧茅廬之後,收得臥龍諸葛亮,謀荊奪益,成就一番基業。

卻恨人心難測,正當先主於漢中討賊得勝,想要一鼓作氣,掃除惡逆,澄清玉宇之時,其盟友江東孫氏卻背信絕義,襲殺關公,竊奪荊襄。

先主與關公情誼深厚,方欲興師報仇,不料北邊生出驚天變故。原來,逆賊吉利壽盡身故,賊子丕無德狂悖,篡漢自立,偽稱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