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奉旨秋闈(1 / 3)

靖隋乾封二十三年三月,剛過早春,大地解凍,萬物複蘇,中原大地早已春意盎然,但是在北方涼州一帶,乍暖還寒。河川湖泊裏的冰層,已經消融了,河麵上常有晶瑩剔透的冰淩,順著河水漂流入海。

淒迷的煙雨,淅淅瀝瀝,澆灑在蒼茫壯闊的北方原野,起伏的山巒,蜿蜒的河岸,坦蕩廣袤的塬坡上,都鋪上一層似有似無的青氈,草色遙看近卻無,不過,即便這樣淺淡的生機,卻也掩蓋了寒冬裏那光禿禿的寒酸和蕭瑟。

如今靖隋王朝已經立國二十三年,經曆了靖隋帝趙琰陵勵精圖治,勤政節儉,頒布乾封律,推行大索貌閱,輕徭薄賦,開創了輝煌的“乾封之治”,中外倉庫,無不盈積,如今已經到了一個繁花似錦、四海升平的盛世。

這位靖隋皇帝,四十歲登基,至今已在位二十三年,於內鼓勵民生、輕徭薄賦,於外發兵滅陳、開辟疆土,算得上是一位有道明君。趙琰陵並不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在位天子,他已經很滿足自己對祖宗社稷所作出的貢獻,並不妄想著吞並周邊的鄰國,一統整個天下。

武威城,時下乃涼州的治所。城外,楊吐新綠,柳抽嫩芽,一派欣榮的景象。

郊外踏春一直都是文人雅士尋求寫詩靈感的常見方式,才子佳人必然都會到此一遊。道路兩側擠滿了商販小攤,來回的遊客絡繹不絕,氣氛非常的熱鬧。

某處的一個說書先生,此時正舌燦蓮花的講述北方的戰爭:“曆史長河,奔流不息,朝堂有更迭,隻有江山舊。在那烽煙滾滾中,歎盡了多少的英雄事跡。而如今……哼!想我靖隋人傑地靈,才子如雲,武將輩出,怎能忍受那北朔的挑唆,即使他們有裕梁相助,又有何懼哉。咱這威威天子聽聞後,氣的是五內著火,九竅升煙,欲要親自掛帥,揮師北上……”

“又要打仗了嗎……”

“誰又知道呢,哎……”

一幫子聽眾焦急催促,顯然在後文。說書先生賣了個關子,才興致勃勃開口接著往下說。

北涼王府就坐落在武威城內的東南方位,占地數十畝,地勢開闊,坐北向南,門牆高丈,在大門口一對足足兩米高的漢白玉大理石獅子,不怒自威,朱紅大門,閃亮的銅釘、銅環,門口聳立著八名甲士手持長槍,器宇軒昂地站崗執勤,更襯托出北涼王府的威風。

這個北涼王府,就是涼州府兵治所內的北涼王楚淵泓的府邸。楚淵泓十歲從軍,征戰各國。乾封九年二月,北涼王妃秦凝兒於開國一戰,一襲白衣縞素親自敲響戰鼓,鼓聲如雷,不破旻陳鼓不絕,天下動容,遂成功攻入建康,俘旻陳後主,陳亡。旻陳滅國後,楚淵泓被封北涼王,禦敵北朔,統禦西北涼州十四郡,旗下三十五萬北涼軍。

楚淵泓與王妃兩人育有一子喚作楚宸瑜。北涼王妃生其時難產而亡,楚淵泓至今再未娶。

“兒子醒了嗎?”一個聲音洪亮,如銅鋁洪鍾一般,渾厚有力,人在屋外,但聲音卻清晰傳到身邊。緊接著,一個身材魁梧中年男子快步跨入門內,腳步沉穩,穿著一身青布圓領窄袖長袍衫,頭戴湖絲襆頭,濃眉如劍,胡須如鉤,舉目睥睨之間,便有一種行伍將領的威武氣度,來者正是楚淵泓。

楚宸瑜眼神朦朧,頭腦迷糊,目光盯著進屋的中年男子,舉止雍容,氣度不凡,“老不死的,幹什麼!”

楚淵泓看到兒子醒了過來,目光在瞅他,快步上前坐在木榻邊:“快起來!朝廷下旨了!”

由於北朔和靖隋鏖戰在新洲鐵門關一帶,打得如火如荼。而涼州亦是西北邊陲重鎮之地,軍事位置相對重要。身為北涼王,楚淵泓戰時有代管西北五州三十三郡之權,這段時間,也是非常忙碌,時常來往於北涼王府和城外的軍營之間。

隨著軍權愈大,靖隋王朝對於楚淵泓愈加的忌憚,但又不能放棄他,畢竟還要依靠他來與北狄和北朔製衡。同時他也在考慮借著這次機會為自己的嫡子楚宸瑜爭得世襲罔替,為自己的親人爭得個榮華富貴,代代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