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後沒有那幾個世族推波助瀾,打死他都不信。
想把他李世民拉下台,得看看他們使的勁夠不夠大。
李世民爆發的怒氣已達頂峰,現在隻有屠完那些世家才能息怒。
“李勳何在!”
“末將聽令!”曹國公李勳(徐世績)踏步而出,躬身應道。
“傳朕禦令,領玄甲軍兩千平息城中騷亂,擾民鬧事蠱惑人心的,就地斬殺。捉拿聚眾鬧事妖言惑眾的牽頭酸儒,有反抗者當眾殺之。朕會傳令李君羨配合與你。”
“末將領命!”
朝堂煞時一片嘩然,出動玄甲軍,這皇帝是真怒了。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些人愁容滿麵,他們要遭殃了。
哪怕隻有兩千甲士,那可是以一敵百的存在。
當年,還是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主力軍靠的就他的兩萬玄甲軍。
東征西戰攻城拔寨,建立功勳不計其數。
當然少不了當年的老兄弟,秦瓊他們領軍作戰。
當下不得已而為之,李世民出動玄甲軍鎮壓城中暴亂。
這是他當皇帝的最後底牌,不過隻剩五千玄甲軍。
要是有當年的建製,李世民早就派去衝殺突厥大軍,還在這逼逼。
殿中文臣一一出列,躬身勸諫,包括杜如晦、房玄齡、蕭瑀、高士廉等等一眾文官,請皇帝息怒,收回承命。
他們不是不理解李世民的暴怒之源,而是那些老百姓和學子,大多數都是無辜被人蠱惑的。
玄甲軍士還好有軍紀,不會濫殺無辜,而那些不良人,就不那麼好說話了,難免錯殺無辜。
李世民無動於衷,再次下令,
“秦瓊何在!”
“末將聽令!”秦瓊穿的一身金色鎧甲威風凜凜,一身正氣油然而生。
哪怕他常年臥病在床,卻絲毫不減當年英勇,目光如炬炯炯有神。
“傳朕禦令!領玄甲軍一千,協同你的左武衛整頓皇城兵馬。膽小怕事擾亂軍心者,軍前處決以儆效尤。”
“末將領命!”
“任城王,譙國公聽令!”
“臣,末將在!”李道宗、柴紹出列領命。
“待翼國公整頓兵馬之後,各領兵一萬五千,駐紮渭水河畔,靜觀其變。”
“臣,末將領命!”
“張公瑾、薛萬徹聽令!”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領兵一千,征調城中百姓,換上甲胄登上城牆,城牆間隔五步插上大唐戰旗。十人一火,每火間隔十步,來回巡視。”
“末將領命!”
張公瑾官拜左武侯大將軍,薛萬徹稍低一級身居左武侯將軍。
氣勢上可能比不了秦瓊、尉遲恭他們,但戰力和威望同樣不可小覷。
最後一道禦令,杜如晦,房玄齡等這些智高謀臣,立馬明白李世民的計謀。
虛而實之實而虛之,虛虛實實,暫可迷惑對方,不敢妄動,此招甚妙。
“好了,你們各司其職,速速領兵去辦,莫要讓朕失望!”
“臣等領命!……”
“末將領命!定不負聖恩!”
……
噠噠噠,嘩啦啦,鎧甲作響,氣勢如虹,一群武將紛紛領命而去。
“你們暫且退下,稍後再議!”
李世民擺手退去,不給任何人諫言的機會,特別是那些言官。
這就是他李世民,身為大唐天子釋放的威嚴和壓迫,毋庸置疑。
他媽的,敵人都打到家,快國破家亡了,談什麼之乎者也,還這不行那不行的。
王德跟在李世民身後,小心翼翼,當初的秦王李世民又回來了。
智勇雙全,臨危不亂,處事不驚,力壓滿朝文武,此乃真命天子也!
反觀李世民,他也怕呀!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他有何不懂呢!
以武鎮壓,是不得已而為之,逼的!
他殺兄奪位,已經讓他人病垢,本想好好勵精圖治,施展一身抱負,開創大唐盛世。
可他的一身才華,還沒開始施展呢,就要讓它滅亡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時間一晃,李世民從麗正殿出來,後宮的事已經安排妥當。
太子李承乾、李泰、李麗質,還有不到一歲的李治等一眾兒女嬪妃,都在麗正殿皇後這裏。
突厥兵臨城下時,後宮之主長孫皇後,早就整頓後宮及安撫眾人,隻等皇帝李世民最後決議。
李世民的賢內助,大唐的好皇後,她要讓李世民無後顧之憂。
李世民決定留下最後兩千玄甲軍,交給長孫皇後。
如有不測,讓她攜太子及家室撤回東都,保大唐根基,後與李靖彙合,以謀反撲。
如若李世民安然度過危機,再行接回。
交代完李世民早已離去,麗正殿一片哀嚎,長孫皇後大聲嗬斥,
“哭什麼哭,我大唐根基穩固,亦有能臣良將,有何懼怕突厥肖小。哪怕陛下真有不測,我等定緊跟其後,生有何懼,死亦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