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
初冬!
整個華夏大地銀裝素裹,白雪皚皚,長安城亦是被白色籠罩。
這一年,發生好幾件大事件:
初春,原本已經歸唐的江淮輔公祐勢力再次反叛大唐,(小道消息:輔公祐自稱皇帝,建國號宋,率部下及起義軍反叛大唐。)
對逐漸強大的唐軍而言,反叛軍頂多是強弩之末,不過爾爾。
短短數十日,他們就被河間郡王李孝恭、衛國公李靖等一群將領率軍鎮壓了,所有叛軍覆滅。
就是這一年,李唐江山總算實現大一統,穩定了朝堂局勢,關中各道州縣的民心也進一步穩固。
夏末,秦王李世民為求自保,攜秦王府眾謀臣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太子之位。
秋末,大唐皇帝李淵頒發詔書,將皇帝位傳給太子李世民,退居二線。
不久後,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
至此,大唐第二位皇帝上位,就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登頂寶座。
登上皇帝寶座的李世民,屁股還沒捂熱,長安城就下起了鵝毛大雪。
幾日之後,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紛紛上報奏章,彙報地方上的雪災情況。
希望朝廷做好準備,給予雪災之後的一些應急措施,就是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自李淵登基以來,武德年間幾乎是連年征戰,一直忙著收複被割據的勢力,還要抵禦外邦蠻夷的騷擾。
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食不果腹,有的地方甚至易子而食。
李淵父子雖已統一江山,但全國各地還有不少餓死的百姓,以及四處逃散的流民。
全國人口隨著皇權更替逐漸下降,到武德九年已不足三百萬戶(差不多隻有兩千萬人)。
相比隋末時期,少了五分之三的人口。
李世民登基之後,大唐疆域已經有七百多萬平方公裏,相當現在的七億公頃(就是一百多億畝土地)。
可是,經過戰爭的洗禮人口逐減,地方戶口已十不存一,很多土地沒人耕種,不少良田就此荒廢,顆粒無收淒涼無比。
當下連續數天暴雪,那些底層的老百姓不說餓死,可能凍都能把人凍死。
在東宮顯德殿翻看奏折的李世民,開始懷疑人生,是不是自己真的德不配位呢!
蒼天降下大暴雪,來懲罰他的子民,以示警告。
本就愛民如子的他,每天都心急如焚啊。
看著殿外還在下的鵝毛大雪,李世民吩咐旁邊的王德(王公公)【小道消息,王德武功極高,負責服侍和保護李世民,屬忠心耿耿的心腹老仆】。
傳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齊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蔡國公)、戶部尚書李孝恭(河間郡王)、中書令房玄齡(魏國公)、左仆射蕭瑀(宋國公),右仆射封德彝(道國公)、宿國公程知節、吳國公尉遲恭、璐國公侯君集、工部尚書段誌玄(楚國公),讓他們即刻到顯德殿議事。
【小道消息:這些大臣的國公號是李淵在武德元年封的,到貞觀年都改別的封號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議事的這些大臣,都是李世民的心腹,有從龍之功的。
也有前朝舊臣,不過都是朝廷核心人物,地位舉足輕重,當然重臣遠不止這些。
王德領命之後躬身離去,腳步輕快離開宮殿,快速吩咐內侍傳召太監,速速前去傳話。
內侍太監們忙的熱火朝天,每人領著命令奔向目的地。
距離長安城外,往東南方向二十裏,藍田縣!(走路差不多要半個時辰)
藍田縣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便利,藍關古道自古是“秦楚之要衝”、“三輔之屏障”,這裏算是長安的東南大門,比較重要。
藍田縣自然環境還不錯,宜居宜遊宜業,對比長安的話,那就遜色幾分。
灞河、滻河貫通境內,處於秦嶺南北氣候分界線,
以往這裏空氣清新,天空湛藍,白雲悠閑,遠山如黛,清溪潺潺,民風淳樸。
青磚瓦房也算是古香古色,但是現在蕭條至極,因為大雪已經覆蓋縣城原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