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幽幽的歌聲回蕩在耳邊,帶著幾許悲涼,昔日伏在皇姐膝頭,聽著姐姐吟唱的畫麵不斷在腦海中浮現。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小皇帝倏地驚醒,門外,似長發身影一閃而過。毫不猶豫地跳下龍床,連鞋都來不及穿上,赤著腳踩在冰涼的地麵,卻渾然不覺,隻急匆匆往門邊跑去。
“皇姐!皇姐莫走!”
追出房外,自然驚動了身邊伺候的宮人,小太監們不敢攔住陛下,隻得跟著陛下身後跑著,能在皇帝身邊伺候的,都是人精兒,陛下一有動靜,已經有人去請了周公公前來。
宣政殿外一片空曠,哪裏還有半個影子,皇帝小小的身影駐足在偌大的宮殿內,眼淚忍不住簌簌流淌,“怪皇弟沒去看你,皇姐生氣了,所以躲著皇弟麼!”
“陛下,夜裏風大,咱們趕緊回屋吧。”
小太監們一個替陛下披上外衣,一個趕緊蹲下替陛下穿鞋,動作剛剛完成,身後便傳來匆匆的腳步聲,看見是周公公和李公公過來了,才是長舒口氣。
周公公和李公公與他們這些小太監可不同,李公公在宣政殿伺候了二十年,是先帝身邊的老人,如今年歲大了,並不怎麼在殿裏走動,可卻在陛下身邊能說得上話,而周公公更是宣政殿的太監總管,他吭一聲,整個宣政殿都得抖上一抖,大家自然不是懼怕周公公,而是忌憚周公公身後的杜大將軍。
“陛下為何突然起夜,早些回去休息才是。”
小皇帝年紀尚小,平日裏周公公說話,陛下都是乖乖點頭聽命,今日小皇帝難得膽大,越過周公公,隻淚眼朦朧地拽著李公公的袖子,可憐兮兮說著:“李公公可聽見歌聲了,是皇姐的聲音對不對!”
“想來是陛下做夢了,長公主如今遠在皇陵,歌聲如何能穿過整個建安城傳入陛下耳中。”周公公繼續說道。
“就是皇姐,朕都瞧見了,一定是!皇姐以前最喜歡給朕唱這首歌!”
見小皇帝固執,李公公也是勸道:“許是陛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了,老奴剛剛並沒有聽見什麼歌聲。”
陛下素來信任李公公,遂低垂了頭,有些失望,亦有些難過,卻在這時,李公公突然說道:“既然陛下如此思念長公主,何不召長公主回宮?”
小皇帝眼睛霎時金亮
,道:“對,朕要召皇姐回宮!”
“陛下使不得,當年陛下的聖旨中寫明讓長公主替先帝守孝三年,如今三年未滿,陛下若反口,定然要讓天下人笑話。陛下若想念長公主,也不差多等兩個月。”
周公公出聲遏阻後,陛下又是垂了頭,是了,還差兩個月呢!雖然那道聖旨並不是他的意思......
“周公公此言差矣,若老臣沒有記錯,先帝駕崩至今,已三年有餘。”李公公看向周公公,說道。
周公公皺眉,先帝駕崩確實三年有餘,長公主是在先帝駕崩半年後,才被杜大將軍尋了個守孝的由頭送出宮去,若說守孝三年,時間確實滿了,但要說軟禁的三年,卻還差兩個月。
“這事,恐怕還得等杜大將軍回朝,再從長計議。”
李公公卻是冷笑,道:“孝期三年已滿,陛下召長公主回宮,有何問題?先帝雖托杜大將軍輔政,可這不過是陛下的家事,杜將軍也要過問?”
“這!”周公公一時語塞,就在這個當口,小皇帝發話:“李公公明日替朕傳旨,朕召皇姐回宮。”
李公公應下,扶著小皇帝回了寢殿,倒是身後的周公公站著不動,擰眉看著李公公遠去的身影,三年來李公公就是個悶葫蘆,各種稱病,念在他伺候先帝多年,又是看著陛下長大的份上,杜將軍當時便給了陛下個麵子,留他在宣政殿,如今看來,不愧是跟在先帝身邊多年的老奴才!
-
春江水暖,花嫣柳黃,寒盡春生之際,水文新綠,桃花飄香。
建安東郊的皇陵中,葬著大梁先帝梁真宗與景榮皇後,這一對帝後乃大梁宮史中的一段佳話。曆史上,多少帝王荒淫無道,即便有一兩個勤勉的,也都後宮佳麗三千,然而梁真宗在位時,擊退鮮卑軍,奪回北洲三郡,二十年大梁鼎盛繁榮,更難得的是,真宗後宮除了景榮皇後,再無一人,帝後恩愛半生,育有一對兒女,本該夫妻和睦,兒女孝順,奈何皇後體弱早逝,不過半年,真宗亦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