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已經全部退回漢中,我傳旨把所有人都召集在漢中城的丞相府中,眾人行過君臣之禮,楊儀出列說道:\"陛下,臣楊儀有事要啟奏。\"
\"楊長史有什麼事?\"
\"陛下。魏延有反意,丞相在軍中就經常提醒我們,而且在前段時間確實不聽軍令,私自率兵馬想奪取漢中,獻給魏國並投靠魏國,幸得陛下及時出現才避免禍害,望陛下明察。\"
\"哦,你有證據?\"
\"丞相多次跟我們幾個說魏延有反意大家都知道,費禕等軍中幾人可以作證。丞相北伐魏延多次不聽號令對抗丞相這事大家都知道,丞相死後命我統軍退回魏延斷後,然而他卻率兵馬往北走,然後又想南下攻打漢中,一定是投靠魏國想奪漢中獻城。\"
眾人聽完都在小聲議論紛紛,而魏延卻一言不發,麵無表情,恍佛楊儀所說的這一切都不是在說他一樣,靜靜站在班列。
\"你們有沒有丞相的遺言。\"
\"回陛下,丞相死前已經寫下遺言交由陛下,這是丞相的親筆信,丞相特意囑咐由我親手交於陛下任何人不得觀看,請陛下過目。\"
隻見費禕說完就把書信拿出來給黃皓,黃皓接過書信交給我。書信中大概寫明,蔣碗接替處理政務,費禕和薑維分管大軍的後勤和統兵事務,董允,王平可以委以重任。我把書信內容讓黃皓宣讀了一遍。
\"楊儀,丞相遺言並沒有你說的意思,而且裏麵也說很清楚由薑維統兵。\"我說完露出一個玩味的笑容望向楊儀。
\"我…\"楊儀聽完當堂呆住,他知道的是當時諸葛亮死的時候太突然,來不及布置人選統兵,隻是匆匆說魏延斷後,大軍退回漢中便死去。他自持是諸葛亮身邊親信就和幾個近臣一共商量趁機奪取兵權,安排大軍的行動趁機複仇魏延。聽到諸葛亮的遺言,發覺自己在他心目中根本不值得一提,整個人都無地自容。
\"好吧,楊儀你侍奉丞相多年,也應該下放當地把丞相所教的東西造福一方。我命你前往建寧治理你可否願意?\"
\"我…陛下,我才疏學淺不能勝任,不如安排其他人去,我繼續留守丞相府輔助處理政務吧。\"
\"嗬,既然這樣,我想你也累了,我賜你良田百畝,不如你回去休息吧。好了,沒其他事了大家就跟我一起回成都,丞相已死,他的貢獻是巨大的,一生為我國盡忠職守,我們要為丞相舉行國葬。\"
我說完也不等楊儀有所反應,就退出朝廷,眾人見狀也紛紛退去,留下楊儀一個人呆在那裏,他怎麼也想不到本來勝券在握的行動會演變成自己一敗塗地。過了很久,他突然大笑起來,伴隨著笑聲他也走出朝堂,從此他就辭官歸隱。
隨著楊儀的倒台,這場兵權的爭奪也落下帷幕,按照諸葛亮的遺言我分別重用蔣碗和費禕處理政務,政策方麵延續諸葛亮生前的政令,同時所有國家大事都統一上報我來商議定論,軍務則實行屯田製,由薑維和魏延主持分管統一歸我來直接下令,提拔了王平為漢中太守布防漢中陽平關,董允為禦史大夫整頓官場處理大批人員,減輕了官吏帶來的人民負擔,經過幾年的努力,國家漸漸地從積弱中得到了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