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真的,官家,臣女陳條上所寫俱是事實。”

說完墨蘭才行了禮。

等做全了禮儀之後,這次官家給她賜了坐,墨蘭也不推辭,行禮謝恩後就坦然地坐了下去。

官家一時沒有言語,不知是在想什麼。墨蘭見此也就跟著保持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官家拿起手邊的一摞紙,墨蘭定睛一看,正是她呈上的陳條。

官家又將上麵的內容看了一遍,然後溫聲對墨蘭說:

“若果真都是真的,你這是又立了大功。”

官家的聲音很和藹。

墨蘭立刻就要站起來回話,官家卻馬上製止了她,示意她就坐著說。

於是墨蘭坐在凳子上,看著官家的衣擺說:

“官家,臣女或許有些許功勞,但官家的仁慈寬厚才是這功勞的基石。”

墨蘭說得很認真,她也的確是這樣想的。

先不說這位官家是難得的好脾氣,就是說先前番薯的事,他也都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來施政的,所以墨蘭這一次才會這麼幹脆的直接把土豆和棉花獻出來。

若這時當政的皇帝不是宋仁宗,墨蘭是不會以直接暴露自己的方式,走官方途徑來宣傳番薯和土豆以及棉花的。

因為這實在是一位仁慈的君王。

作為君主,他或許有諸多不足,可他的仁慈寬厚也是空前絕後的,曆朝皇帝就沒有哪一位有他心胸開闊,為人寬厚的,這一點就是唐太宗也不能。

仁宗之“仁”,當之無愧!

看墨蘭說得真心實意,官家心裏有些高興,他看著墨蘭語帶笑意地說:

“你現在膽子大了很多啊,我還記得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連頭也不敢抬。”

官家語氣裏的輕鬆與愉悅很明顯,所以墨蘭一點也不緊張。

“臣女那時還年幼無知,不知官家的寬仁,也沒見過什麼世麵,自然是緊張不已,生怕禦前失儀,丟了臉麵。”

官家眼裏閃過一抹笑意,反問,“那你現在怎麼不怕了?”

墨蘭也不怵,沉穩地回到,

“這就要深謝官家了,關嬤嬤教導得甚是用心,臣女受益匪淺。”

然後起身行了一個禮。

“官家,臣女今日想給關嬤嬤求一個恩典,讓她可以回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官家有點遲疑,但沉吟之後還是說:“也罷,你身邊就另外再派得力的人吧。”

墨蘭一喜,馬上行禮謝恩,“臣女替關嬤嬤謝恩。”

官家不在意的說:“起來吧,聽說你剛剛大病痊愈,不用這麼多禮,坐下說吧,恕你無罪。”

等墨蘭坐下後官家又說:“這白疊布你可帶來了?”

白疊布就是棉布。

“是,就在殿外,臣女還帶了一個食盒來,裏頭是用土豆做的食物,官家可要一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