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亞琛談判和巴黎會議同時進行的還有在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皇宮為特蕾莎舉行的不太隆重的加冕典禮。
在布達皇宮的廣場上,匈牙利議長帕特雷利為特蕾莎戴上聖斯特凡王冠。之後,特蕾莎站在一小堆從匈牙利各地采集來的泥土之上,手按聖經宣誓成為匈牙利女王。
威廉在一旁欣喜的注視著這一切,從今以後,匈牙利將和德國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了。
由於特蕾莎無法常住布達佩斯,因此蒂薩首相擔負起國家首腦的職責。以後的數年裏,這位由於“勸進”有功而深為威廉倚重的匈牙利超級貴族始終大權在握。不過,少數重要的法律文件依然要送往柏林,由特蕾莎按上她的手章——七星之戒。
入夜,特蕾莎躺在床上靜靜的說道:“威廉,我都覺得這一切仿佛是在夢裏一樣。”
“你就全當是在夢裏好了。政治可不是女人能搞明白的事情。”
“可是……,我總應該做點什麼才是。”
“不,你什麼都不用做,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和諧。”
特蕾莎此時並不太能理解“和諧”這個詞的含義,不過她知道威廉總是對的。
奧地利的情況和匈牙利不太相同,為了保持國內穩定,阿爾布雷希特大公親自擔任攝政王,同時政府進行了大規模改組。首先是以前擁有極大影響力的波蘭貴族勢力淡出維也納核心決策圈;其次,和原德國國內的“大德意誌黨”宣布合並的奧地利德意誌激進派別首次以多數派的身份組閣,這不僅是由於特賴奇克等人的努力,同時也是威廉暗中支持的結果。
不過,世代忠誠哈布斯堡家族的官僚貴族階層並沒有大的變動,世襲“公務員”們的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畢竟這隻是在一個偉大目標指引下的家族內的輪流坐莊而非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小弟們隻不過換了個新老大而已。約瑟夫皇帝退位後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很清楚,在當前這種情勢下任何政變的企圖都是不切實際的。
年屆80歲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公似乎已經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因此他夜以繼日的工作,以期將新的局麵穩定的維持下去。首先,一部新的奧地利王國憲法誕生了,這部憲法更進一步削弱了君主的權力,還政於民;其次,軍隊也進行了一係列“去奧地利”化的改革,比如和普魯士以及巴伐利亞軍隊同時進行的改革番號運動,什麼西裏西亞龍騎兵團、卡爾大公燧發槍旅、歐根親王團等曆史稱謂全部廢除,代之以數字編號進行命名。
除此之外,威廉和特蕾莎也時常在維也納小住,在各種舞會和社交聚會中,特蕾莎以其與生俱來的聰慧和仁慈、威廉以其廣博的知識和果敢的做事風格漸漸得到維也納貴族和將軍們的認可。
隨著亞琛談判和巴黎會議的結束,德奧合並問題在國際上已經得到完滿解決,但國內的矛盾卻依然尖銳,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捷克問題。
捷克人占主導地位的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是歐洲的心髒,如果無法將捷克納入帝國的版圖,那麼統一的德意誌就會被南北分開,這是威廉和德國的政治家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但是以暴力將捷克強行留在帝國的體製內也非長久之計,除非能將西斯拉夫的捷克人徹底同化。
可是同化一個有著千年曆史和數百萬人口的民族絕非易事。
捷克地區的最原始居民為凱爾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623年斯拉夫部落聯盟薩摩公國形成,成為曆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830年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9世紀末~10世紀上半葉帝國解體,普熱美斯家族成立以布拉格為中心的捷克公國。1086年,德意誌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vradislav2)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關於捷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國王聖文采斯拉斯,同學們誰能搞到比較詳細的資料不妨貼到書評共享下,俺找了好多天都沒找到。)
幾百年來,捷克貴族早已深深烙上了德意誌化的印記,許許多多的捷克貴族都以日耳曼人自居,比如那位在三十年戰爭中差一點就統一中歐的偉大統帥華倫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