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風起雲湧第一百一十七英國議會改革(1 / 2)

第一章風起雲湧第一百一十七英國議會改革

1832年在平凡中透露出不凡,這一年英國進行了議會改革,輝格黨領袖格雷把改革的意義說的很清楚“把社會的中間階層聯合到上層中來,共同熱愛並支持國家的製度和政府,這件事具有頭等重要性。”為什麼重要?因為隻有這樣才能避免**。雖然帶有進步的性質,但它巨大的社會成本會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產生巨大的動亂,承受不可磨滅的痛苦和災難。

那麼為什麼這次議會改革會避免**呢?這次改革有三條原則:一是取消衰敗選邑,把席位轉給大城市和各郡。以1821年人口普查為據,居民數在2人以下的個鎮失去選邑資格,2―4人的47個鎮各失一個議席,這些議席分配給1萬人以上而沒有選邑權的大城鎮,以及15萬人以上的大郡縣。二是擴大選舉權,實行財產資格製。除原有選民外,在農村凡是年收入10鎊以上的公簿持有農和50鎊以上的租約農,城鎮選區年值10鎊以上的房產持有人均擁有選舉權。三是減少議員總數,從658席減為595席。由此可見,這個提案的“中等階級”性質很重,它基本上滿足了中等階級的要求。這樣英國政府成功的拉攏了中產階級,分化了可能的中下層階級的結盟,進而避免了狂風暴雨的**。

這次議會改革真正打破了貴族地主階級壟斷政治權力,通過改革。資產階級取得了選舉權,雖然他們暫時還沒有掌握國家政權,仍處於政治上的從屬地位。但貴族不再能壟斷政權了,資產階級也不會永遠滿足於自己地配角角色,他們從已取得的成果出發,必會發動新的鬥爭,爭取更大的權利。

這次事件從英國人看來。是一次進步的事件,也是資產階級在英國逐漸掌握政權的關鍵一步。但在劉寄看來卻並不是好消息。這標誌著英國人的外交政策將越來越趨向於擴張,英國政府作為資產階級地代言人,將不會喜歡一個有自主權利的東方市場。那些挎著洋布在廣州街頭兜售地英國人自然期望它的政府能像打開印度一樣打開中國的大門。當然不能忘記那些鴉片商人更期望能獲得一個自由的中國市場。

“阿美士德”是一艘三桅快船,整艘船不惜工本由橡木打造而成。船長胡夏米站立在船頭眺望著大海的盡頭,那裏是中國的海岸線。他禁不住歎了口氣,現在生意真難做呀。這船是胡夏米在前幾年做的,要是放在現在胡夏米是不會花費這麼多錢打造鴉片船地。被中國海軍逮住了那就血本無歸了。經過幾年持續的打擊,鴉片商的風險成本越來越高,因為被繳獲船隻和貨物的鴉片商人在一夜間傾家蕩產的大有人在。胡夏米的公司已經難以維持了,好在胡夏米最近攬下一個新活,幫著東印度公司搜集中國沿海的海情。為一個精明的商人,胡夏米作當然不會忘記了,在每次出海時帶上滿倉地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