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廢待興!
此時的宇文霸是真的體會到這個成語的深切意思了。
在校場旁邊新開辟出的新兵訓練場比小碭山足足擴建了十倍有餘,障礙工事更是翻了兩翻,好在校場還不錯,沒有怎麼大的翻修,隻是將四周的矮牆給重新刷了一番,然後把全寨軍士都知道的那句話用紅色大字給寫了上去: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除此外,還特意的避出了一片牆來做兵王榜,每批新軍士都會挑出三個來上榜,凡是上榜的都會得到一定的獎勵,當然,可不是物質上的獎勵,那太俗了,而是一塊勳章,分金銀銅三種成色,聽說是寨主親自設計出來讓督造營鐵匠給打出來的,那可是使多少錢都買不到來的呢。
宇文霸在軍營中生活了八年,從一個毛頭小夥子最終成長為一個兵王,所以很能夠體會到這些新軍士的心理,更何況這個時代的人還沒以後那麼多的花花腸子,所以更是容易在精神上激發他們,看著眼前這一幅人人拚命的場景宇文霸就知道這一點是對的!
徐世績的目光也掃過牆上這十個極其顯眼的紅字,落在宇文霸身上道:
“酒坊擴建,因為如今滎陽汴水流域和幾路瓢把子都催要好漢酒催得緊,督造營分建鐵器部和木器部是因為如今兩者的需求缺口是越來越大,醫護營中的‘煮神仙’也直擴建達了一百個大灶。”
徐世績吐出一長串,終於是停了一下,本以為會將宇文霸的目光吸引過來,卻沒想宇文霸直望著場上訓練的新軍士,然後隻輕輕的吐出一句話來:
“茂公便直言你那心中想要說的吧。”
話聲落時,這才回轉目光來瞥了徐世績一眼,立刻被徐世績甩出了白眼去,道:
“哥哥為何將那將軍府改為聚義堂?還有,為何要在瓦崗四周砌一圈牆?這豈不是跟以往在小碭山一般無二是個山寨了麼?”
“其他頭領可也是如你這般思慮的?”宇文霸稍感意外,徐世績竟然反對在瓦崗外砌牆,難不成當年翟讓上瓦崗後提出砌一圈寨牆出來的不是徐世績?
那會是誰?
謝映登王伯當單雄信等人那個時候可還沒有上瓦崗,難不成是王儒信?
倒有這個可能,王儒信首先是本地人,也略懂韜略······
魏征!
宇文霸眼神一跳,腫麼把這麼個大人物給搞忘了,要說王儒信略懂韜略也是的,可是修砌瓦崗外牆這麼一個大眼光的提議怕王儒信還做不到,應該是魏征無疑了!
對了,魏征現在在何處?
樊虎去潞州尋秦瓊時染風寒差點死在半路便是被魏征所救,那時魏征是東嶽廟的廟祝,魏征是個遊曆的道士,遊遍天下其實也是在尋遍天下,目的則是欲尋一明主投之。
四十六友結義後秦瓊去了軍營,單雄信還是做他的五路綠林總都頭領,羅成一幹人等也各回各家,屈突通也走上了從此讓他一生平步青雲的仕途最終入了李二的二十四功臣之列。
後來單雄信出事,魏征恰好當時便在二賢莊,翟讓親自來救單雄信,所以那魏征也便隨單雄信一道上了瓦崗的,因為翟讓身邊一直有個王儒信,再加上王儒信對魏征這個謀士的打壓,所以魏征的才能一直未得伸展。
但是卻因為二賢莊之事合同單雄信一起被官府給追捕,使他再如何的不甘不願卻也無法再像以往那樣的遊曆四方,隻好在瓦崗留了下來,直到李密上山,四處招賢納士,魏征以為機會來了,列出了十條壯大瓦崗之法獻上,可惜的是李密卻一條都沒有用。
恰在此時,魏征的好友鄭頲在王世充手下任禦史大夫,便給王世充推薦了魏征,王世充卻見不慣魏征那山羊鼻子,再加上魏征說話太過於直接,不懂如何給上麵留麵子,王世充便將魏征給留在鄭珽身邊使用,後來這鄭珽也漸漸的不太采納魏征的意見,魏征一氣之下又離了鄭珽而去,後來才去了大唐李淵處,被李淵分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帳下。
直到後來李二搞出玄武門之變當了皇帝,這魏征才又轉投了李二,這才算是最終的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