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基建狂魔(1 / 2)

蔡雄兵跟公社書記田惠民請示修建5公裏公路的事情,實施方案一再修改,最後田惠民一次次被震驚,最終他確定,全世界也不會有比這更漂亮的公路。

從路基硬化,采石場破碎小石子,石灰石采集與燒製,焦化廠煉焦附屬產品瀝青這些原材料就與當下大部分粘土砂石路麵有很大的差異。更大的不同是公路附屬設施,不僅包含各類交通提示標牌,廣告牌(內容為,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路麵劃線規範,雙向兩車道路麵卻占用了8車道的麵積,聲稱以備將來擴容。附帶有攪拌機圖紙,要求縣機械廠定製的瀝青混合材料攪拌機。

這些設計出來據說是最強路麵還都不算什麼,餘下約6車道的麵積,設計了大量旱井,其容量是普通年份十餘年的降雨量,按地圖上的等高線,每差20米,建設有水塔,用來調劑大量水產養殖池塘的水位。護路基線是一列列的果樹,桃、杏、棗、蘋果、梨子……,連接池塘之間的水渠居然要鋼化玻璃,以便能欣賞到水裏的魚兒,豐水期或水位調節期,魚兒能在這10裏漁場自由換池塘。水渠邊是觀賞性花草和池塘邊則是多年生牧草。

在隻有公社通電,村裏還沒通電的情況下,沿途設置了大量太陽能路燈。

這是當下全世界最漂亮,最環保,最有效益且全部亮化的公路。在多次跟區縣專家研討,跟鐵蛋實物求證後,出於樣板需要,技術開發需要,而且物質還能“借”來,不僅公社批了,區縣領導也重視,甚至省裏也說通車時,也許會來走一走。

雖然隻有5公裏公路,但工程量遠遠不止公路工程這麼簡單。僅僅拿旱井來說,每隔100米一座旱井,計劃建設50座。每座旱井需要勞動力4人,兩人挖土,一人吊土到井外,最後一人挖渠、砌牆、塗防滲灰漿,外加施工輔助人員用於材料運輸,工分記工,組織協調,近300個勞動力,一個半月的工作量。出村口是兩坡夾一溝的地形,溝底因多年衝擊形成肥沃的良田,但雨季若在收割前到來,也容易顆粒無收。工程設計圖上要求沿坡度挖引水渠,並配備緩洪池,再因地製宜加儲水井。

每座旱井都有沉沙池,過濾後的清水沿向下傾斜的管道伸入旱井內部。防滲層高度略高過地麵,即便有百年一遇的大暴雨也不會對旱井造成傷害。高出旱井的部分設置有工作台,需要取用旱井的水源時,隻需要往緩衝區倒入幾桶水,水流入下遊管道,再將水管另一端放進旱井水窖中,水就能在勢能的作用下源源不斷的流出來。

旱井的水是暗流,荷塘加魚塘就是靚麗的風景線了。蜿蜒5公裏的水流被根據地勢分成了25段,魚塘的防滲使用了瀝青油氈結合水泥基混漿,引水渠道防滲采用石砌水泥漿。渠上每隔100多米設置有弧形鐵拱橋,鋪在鐵梁架上的是鋼化玻璃……

隊部的圖紙堆放著有半米高,田惠民不得不一次次刷新對玉山少年幹飯團的看法。這裏有能人啊,這些圖紙起碼得去省城請專家才能搞定,但這幫孩子在鐵蛋的帶領下,據說還有他的娘親幫助下搞定了。

按照核算,工程需要800多勞力,近2個月工程量,除自行開采砂石土方等原料外,還需要采購水泥、油氈、柴油、噴火燈。還有目前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沒有誰家能吃飽飯,這麼重的體力活得考慮社員的身體能否吃消。

鐵蛋靜等田書記說完,才不慌不忙的說,材料會根據工程進度分批進場,這次玉山築路工程不需要預算,因為不涉及資金,材料均由幹飯團拿出來。在大隊部架起大鍋,我們幹飯團帶隊裏婦女同誌保障出工人員三餐。滿工後每個勞力再發50斤麵粉。

另外,若您能再組織800多人,可以連水壩、魚塘、養雞場一起建了。

田惠民心中一片火熱,鐵蛋最近的表現讓他相信,鐵蛋那個神秘的娘親不會食言,也沒有必要拿這麼大的事情開玩笑。風風火火中,召集全公社隊長開會。這些大隊長們聽說幹活管三餐還有一袋白麵,紛紛替自己社員爭取,最後一統計2300多人

參與社員如此多,鐵蛋和高金芝更加高興了,引水渠修的更長,更寬,緩洪池更深更大,旱井的周長一加再加。在黃土高原的丘陵上,人們對水的渴望是平川或盆地生活的人們難以想象的。

整個團柏公社也轟動了,人們奔走相告,一個能吃飽飯的機會,一個一天三餐的機會,一個完工後還有麵粉分發的機會。

整個工程被分成了幾百個小標段,由各大隊帶人領任務再分配。玉山村整個變成了巨型工地。到處是人頭攢動,號子聲此起彼伏。

泥炭爐砌起來,大鍋架起來,米麵油從庫房抬出來,臨時灶間,每天早上均有足量的雞鴨魚豬肉和幾大筐雞蛋。主食是餄烙麵,鹵料就豐富了,大肥肉,豆腐幹,韭菜,鹵雞蛋,海帶絲……。不同大隊的社員們陸續到來,直接撈麵澆鹵,蹲地上吸溜完自行洗好放回後,招呼一聲就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