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模糊的開始(1 / 1)

聽媽媽說,我出生的時候是一個晚上,後來我在童年的記憶裏記得的很多事情也是晚上。

比如說,某天晚上好像我的父親喝醉了。他在沒有開燈的房間裏一腳踹爛了我的紙箱子,我看不清他的臉,就記得好像很凶,大家都是這麼說的,當我邀請我的朋友們來我家時“聽說你爸爸好凶的,我不敢去”。

還有一次,是過年的晚上,父親和我坐在門外的橘子樹下,那天並不冷,但感覺很蕭瑟,他一言不發的抽著煙,我摸著橘子樹上的小燈籠,真好看啊,紅紅的。

“喜歡嗎?以後回老家就有了”他這樣說。

我把小燈籠摘下來,抓在手裏“嗯,喜歡,爸爸,老家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後來我不記得了,他抽了口煙,記憶裏的聲音逐漸變小。

其實我問過媽媽,為什麼要給我取名為郭欣,她說欣是斤兩不欠的意思,希望我這一生都不要欠別人。

我奶奶說,我出生的那天是晚上,爸爸打電話給她報喜訊,她就取了這個名字。

我不想問,我也懶得問,她們誰說的是真的。

知道了又能怎樣呢。

在我八歲的時候回了老家,在此之前我還是比較活潑的,後來漸漸長大,性格變得孤僻,大家也沒有關注過,就覺得,我這小孩挺不討人喜歡的,也沒個眼力見。

童年時候的媽媽,就如同所有的慈母,寬容、有耐心、深深愛著她的孩子。

那是我最快樂,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因為小孩的煩惱不多,他們不用想那麼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大人在為什麼煩惱。

我就如同最普遍的小孩,活潑好動,沒有心眼子。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小孩,特別是像我這種,說話招人討厭的小孩。

媽媽說,要乖乖的,要知道喊親戚要懂事要知道大的讓著小的要有眼力見,不然他們都不會喜歡我,他們隻會討厭我。

我努力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小孩。但我不是超人,也不是鐵人,我無法做到真正的去忍讓。所以,我不決定把餅幹讓給我的弟弟,因為他有他的餅幹,吃完了憑什麼要我讓給他?

他哇哇大哭,臉哭的通紅,聲音將大人們引來。

他們問:“怎麼啦?小熊”。

“姐姐,她,嗝,姐姐,嗚,不給我吃餅幹”。

大人們的眼睛看了我一眼,鄭重的說:“小欣你就讓著他一點吧,他還小,吃了這個也長不了什麼,就給他吃點吧”。

我心中滿腔委屈,“為什麼要給他?”

他們的臉上已經浮現出了不耐煩“因為你是大的,你是姐姐就要讓著弟弟,聽話”。

憑什麼呢?我自己都還沒有吃啊,為什麼要給他?我不想給他。

“我不要,我不給”我的眼淚流下來,模糊了雙眼,他們的臉開始扭曲。

“給他吧,你這小孩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最終還是沒有給,後來我也記不得了。就記得每一次過年的時候,母親說,“你知道嗎?他們都不喜歡你,誰會喜歡你這樣的小孩?”

我以為我從來沒有放在心上,不喜歡就不喜歡吧,沒事的,不喜歡就不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