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救贖之門(1 / 2)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邊界在哪?邊界外麵又是什麼?自從斯普特尼克一號進入太空,人類逐漸把無盡的遐想和精力,投向了廣袤的宇宙。

無數偉大的科學家對浩瀚的宇宙,無垠的星空,進行過猜想和驗證。

在技術的不斷發展與迭代後,人類最終承認,現行宇宙沒有邊際,地球是唯一具備生命的源地。

一名蘭荷的科學家,凱爾文·魯克,通過數十年的實驗研究,在其晚年,以一份完整的數據,提出了關於宇宙維度的另類看法。

他認為,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維度,是一個囚籠,而裏麵的生命都是囚徒,這個囚籠,類似一個克萊因瓶,隻是這個克萊因瓶,是被一個範圍圈住的,即內就是外,所以沒有邊界,但是有大小。

魯克青年時期,在物理學、宇宙學、幽靈粒子、量子糾纏學領域研究,分別獲得了耳背弱獎、格博星際前沿獎等,學術界重量級的獎項。

青年成名的魯克卻突然退出了熒幕,消失在觀眾的視野,直到其晚年,突然出現發表了,其關於宇宙學領域的最新猜想與研究,才又被媒體捕捉到他的行蹤。

原來魯克青年成名後,被一個叫“破界”的組織盯上,並將他招納入組織。

該組織最先是由一群修行者組成,這些人都認為,眾生皆苦,隻因為欠下了業障,所以要經曆六道輪回的洗禮,隻有潛心修行,靈魂方可脫離輪回,前往救贖的彼岸。

但是當幽靈粒子及量子等,科學領域更多的研究成果出來後,科學家證實這個空間所有物質,在已知的時間裏,始終是在輪回,沒有任何物質逃脫出去。

於是眾多的修行者組織起來,成立了“破界”組織,他們的口號是,既然諸神隻設立了地獄,沒有留給眾生救贖的出口,那囚徒們隻能自己挖出一個通道。

破界組織從全世界,集結了一群位於科學前沿的人,展開了關於“破界之門”的研究。

魯克這次晚年出來,發表其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是該組織在破界之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收獲,急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所以才走到觀眾前沿引起關注。

此前這項研究一直沒有頭緒,科學家隻能在宇宙本身,和其他有可能的領域研究,直到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希臘河交彙處的一處遺跡裏,出土了一份,古老的羊皮卷。

裏麵記錄了,一種大型建築的標誌,外觀類似天眼,但它的中間,是一個類似東方神話中南天門的建築。

科學家對其構造輸入到,最新的量子智能計算分析處理器得出的結論是,該裝置有88%的可能,是一種特殊的,無法以現有科學理論理解的物質傳送裝置。

破界組織則認為,這是諸神憐憫眾生,留下的“救贖之門”。

當魯克博士在後續的媒體采訪中,將這些年所做的研究,以及研究的成果分享後,立刻取得廣泛關注。

很快“救贖之門”的建設工程,便進入搭建施工階段,土地、資金、人才、物資等都被源源不斷的送來。

星際年第23年,一道穿破星穹的紫光,從救贖之門射出,振蕩了整個星空,向著蒼涼寂靜的宇宙深處而去。

在東方大陸,有一個叫印的國家,這個國家是唯一,沒有公民參與到國際星際開發的,30億人口,隻有不到3千分之一的人,進入到外太空移民區生活,其中大部分是國家的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