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1 / 2)

公元2047年8月17日。下午15時30分。

一架由香港國際機場開往上海的波音747客機準時起飛。飛機劃破長空,駛向雲海深處。

豪華艙內。

方晴軒半靠著機窗,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百無聊賴之際,從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抽出一本《中國曆代詩詞選》來,隨手翻了翻,目光落在某一頁上,正是他以前最為喜歡的一首詞----梁啟超的《水調歌頭》。

方晴軒輕聲地念了起來。

“拍碎雙玉鬥,慷慨一何多。滿腔都是血,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王事竟如何?百戶尚牛酒,四塞已幹戈。千金劍,萬言策,兩蹉跎。醉中嗬壁自語,醒後一滂沱。不恨年華去也,隻恐少年心事,強半為消磨。願替眾生病,稽首禮維摩。”

當時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而告終,清政府與日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同年6月,梁啟超等在京會試,聞此義憤填膺,掀起了著名的“公車上書”運動。這首詞情緒高昂,語調沉鬱,於短短百字之間直抒胸臆,其中的赤膽忠心、肝膽相照和愛國熱情力透於紙。

方晴軒選擇現在的這個職業,或多或少與之有著無法言喻的關係。當年看到這首詞的時候就喜歡上了它,非是為別的,隻為著祖國母親需要繁榮富強,在這風雲突變的國際形式下,實力決定一切。所以他並沒有憑借著家世,謀求一份安穩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放棄了很多;他也大可不必每日與危機凶險打交道,更無須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旁邊坐著的是一女孩。那女孩白衣白裙,容色秀美,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正好奇的看著他,顯然是在奇怪在現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在這樣的環境下居然還有人對詩詞趕興趣。

女孩側過腦袋,輕聲問道:“你喜歡詩詞嗎?”

方晴軒搖了搖頭,未置可否。--自己過去或許曾經喜歡過,但是現在……

女孩打量著眼前的這個男子--毋庸說是男孩--英俊的相貌,一雙劍眉斜斜插入天際,眉下一雙眸子靜若深淵。看那男子,年齡應該在二十上下,然而眉宇間流露出的一絲英氣,讓她看不出一絲的稚氣,有的隻是成熟與穩重。

這是怎樣的一個男子啊?少女在心內問自己。

“能借我看看麼?”美麗的少女輕啟朱唇,聲音輕柔而悅耳,讓人實在生不出拒絕之心。方晴軒點點頭,將書遞了過去。

少女看得直皺眉。她原本對自己的美貌有著相當的自負,再者家世顯赫,平常間便養成高人一等的感覺,這刻見了方晴軒愛搭理不搭理的模樣兒,心中很是生氣。

“喂,喂,你說話啊!”少女在方晴軒的眼前揚著手。

方晴軒深深地看了少女一眼。

少女麵上一紅,好似自己赤裸裸的呈現在對方的目光之下,心中再沒有秘密可言。

“你平常都是這般看人的嗎?!”少女嗔道。

方晴軒看著少女,笑了笑。少女隻覺一道春風迎麵拂來,心內竟一片安寧,低頭看起書來。

方晴軒打量著機艙內眾人,閉目養神的有之,看書看報的有之,低聲聊天的有之,一切再正常不過,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