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薛家的生活又歸於了平靜。
為送了給父親和哥哥減輕負擔,薛運祥主動為他們幫忙處理商行中的一些日常事務。如此,一家人進進出出,其樂融融;就近的親朋來來往往,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十分地充實。隻是中得進士,雖然光耀了祖庭,卻沒被朝庭授予官職,薛運祥心裏多少有些失落。倒不是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是為了施展為民除害、匡扶正義的抱負。
一想到親眼所見的許多不平之事;一想到家中親人和自己的遭遇,薛運祥感觸頗深。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為官一方,一定要鏟除邪惡、聲張正義,為民謀福祉。思緒中,他心裏充滿了期待。
賦閑在家,一晃半年有餘。薛運祥身邊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妻子李小翠的肚子一天天鼓脹了起來。孕育著的小寶寶在長大,這讓薛運祥格外地歡喜。他每天進出,臉上都掛著笑容,恨不能早一天見到自己的孩子;嫂子丁桂香和幹姐楊秋芳也都懷上了孩子,兩人的肚子同樣在不斷地膨脹。幾人見麵時,幾個大肚子在一起,就像‘將軍’開會一般。聽秦玉剛傳來消息,王亞英此刻不是‘將軍’,而是變成了‘元帥’——已快到臨盆的日子。
看到下一代如雨後春筍般地顯現,薛家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了;當然,還有曹縣令同秦家與王家都少不了期盼和喜悅。
然而,就在這一時刻,朝庭傳來了皇上的聖旨,薛運祥被委任為江夏縣縣令,即刻赴任。
這雖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薛運祥卻感到有一些憂慮。他擔心李小翠的身體,不能隨自己一同顛簸;叫李小翠留在武昌老家,看不到她,自己仍然不放心,這叫薛運祥左右為難。
好在李小翠善解人意,說自己不會礙事,執意要隨薛運祥一道前往江夏縣。如此,薛運祥隻好聽隨其願。
為了不耽誤上任的時限,薛運祥同妻子向家人和就近的親朋作了簡單地告別後,帶著一名熟悉江夏情形的夥計和幾個幫工及行李,坐上父親和兄長為他們準備的快船,踏上了駛向江夏的行程······
“江夏是大當家年輕時常去的地方,每次都是我陪同,那裏的地理地貌我都熟悉,少當家的,您就放心吧!”船上,隨行的老夥計跟薛運祥介紹道。“嗯,父親委派你隨同,一定錯不了!我沒什麼好擔心的,隻是讓你辛苦了。”薛運祥在一旁隨和地答複。“應該的、應該的······大當家的一向對我不薄,我十分樂於效勞。”年長的夥計謙卑地回應著。
“哎呀,運祥,小寶寶在肚子裏不停地鬧騰嘞!他恐怕也在為此次遠行激動吧!”李小翠興奮地叫喊道。聞言,薛運祥馬上來到李小翠跟前,“是嗎?!讓我摸摸看。”說著,他將手放在了李小翠的肚子上。見此情形,隨來的老夥計識趣地起身離開了船倉。“嗯,小家夥當真在動彈呢!看來他是想早點見到爸爸呀!”薛運祥一臉地欣喜。“看把你美的,現在,也不知亞英姐的情況如何了?她肚子裏的孩子應先出生才對。”李小翠不無惦念地說道。聽罷,薛運祥沉思了一會,“是啊,此次走的匆忙,也沒來得及去看一看他們與倆位老人家,當麵道個別。想一想,怪對不住他們的。”說著,他臉上露出複雜地表情。見狀,“你別太責怪自己了,朝庭規定的期限太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待以後有機會再作彌補吧。”李小翠在一旁安慰道。“是呀,但願他們能夠理解才是······”薛運祥望著船倉外,許多地思緒在腦海裏縈繞······
快船行駛了一天多的時間,緩緩地靠上了江夏縣碼頭。剛搭好下船的跳板,隨行的老夥計立馬下船,在碼頭附近雇了兩頂轎子,停在岸邊。而後,他上船請薛運祥與李小翠他們下了船。
幫工們挑著行李跟在兩頂轎子後麵,在老夥計的引領下朝江夏縣城走去·····
江夏縣縣衙內,即將離任的老縣令,正期盼地等待新來接班的新縣令。
薛運祥他們一行,被一衙役領進縣衙大門,老縣令忙不迭地迎了出來,“哎呀,定是新任縣令大人蒞臨了吧,老生恭候多時了啊!”轎子剛停穩,他就喊了起來。薛運祥走下轎子,“晚生姓薛,名運祥,還請前輩多指教才是呀!”說著,將準備好的聖旨遞了過去。老縣令連忙雙手接過聖旨,熟練而迅速地看了一遍,“老朽不才,姓龔,名旺德,在此一任,沒什麼建樹。現將告老還鄉,以後,江夏縣吏治,就仰仗薛大人多費心了。”他十分謙卑地說道。“龔大人不必過謙,在此為官多年,一定有不少心得,晚生還想討教一二呢,望不要推諉才是呀!”薛運祥言語裏表達的十分誠懇。聽罷,“好說,好說,咱們裏麵談吧!”老縣令將薛通和一行請進了廳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