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縣城,坐落在長江的南岸。蜿蜒萬裏的長江水,滔滔不絕地從城的北麵向東流去……
江麵上十分繁忙,各種船隻上下穿梭,絡繹不絕。緊靠岸邊的碼頭旁,停泊著幾艘大帆船。一幫挑夫,正從一艘大船上卸著貨物。他們抬著一口口大缸,口中哼著號子,“嘿嗬、嘿嗬”地向大堤上走去。江堤上人很多,各色人等來來往往。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閑庭信步;有溜鳥的老人、有追逐嬉戲的孩童;有推獨輪車的壯漢、有挑著擔子的小夥;幾棵老槐樹下,還有吆喝著叫賣水果的小販,以及旁邊石墩上坐著聊天的婦女……如此場景,雖說不是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倒也十分地熱鬧。
距江堤不遠,就是武昌縣城的北城牆。城北門離碼頭很近,南來北往的貨物,進出縣城非常便利。城內,緊挨著城門就是街道。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各種貨物彙集在這裏交易,帶動了城裏的各項營生,使這裏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人們的生活富庶、祥和。
在眾多商鋪中,有一家名叫“日盛”的陶瓷行。剛從碼頭卸下的大水缸,正在夥計們的安排下,從陶瓷行的後門往裏抬,在一個大場子中堆放。指揮的夥計,是一個行家。水缸是正反疊加、中間放兩塊木板摞上去的,這樣既不占空間、又可防止下雨積水影響搬運,是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大場子中,不僅有大水缸,還有陶罐、陶盆、陶碗以及各類瓷製品,堆積如山。除了這裏的貨物,商行內的貨品更為精致、更為齊全。貨架上,各種陶瓷製作的花瓶、花盆、茶具、人物塑像等等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到商行內買物件的人很多,進進出出、連綿不斷。整個商行都是忙忙碌碌的景象,可見,生意做的是有生有色。
“日盛”陶瓷行的掌櫃,名叫陳懷仁。此人三十多歲,為人精明能幹,做事有板有眼,深得老板賞識。此時,陳掌櫃正與一個夥計交待著事情。一位身穿馬褂,身材高挑、麵色清秀的年輕人走了進來。剛進門,就衝著他嚷道:“陳掌櫃,近來可好呀!”陳掌櫃回頭一見此人,驚呼道:“哎喲,是趙掌櫃呀,你可是大駕光臨唷!這次怎麼親自來了呢?”“不來不行呀,這次不僅是送大缸,還有要事與薛老板商量。”“是這樣呀,不巧得很,薛老板隨船到江西談生意去了。”“何時走的呢?”趙掌櫃似乎有些急切。“去了有些時日,估計該折返了。不如你小住幾日,等等吧。”趙掌櫃想了想,無奈地說道:“也隻好如此了。”
前麵說到的薛老板,名叫薛通和。是武昌縣“通和”商行的大當家。薛通和早年考取了秀才,因仕途不得誌,轉而棄文從商。由於頭腦靈活、為人精明、善於把握時機,生意做得紅紅火火、風生水起。木材、布匹、陶瓷、藥材等他都涉獵,生意遍及長江中下遊地區,數年時間,成了富甲一方的商賈。“日盛”陶瓷行,就是他旗下的一個分行。
……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