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麼說諸位同僚都同意了,那不如我等就此聯名上折,請內閣議定後就照此辦理了。”
“不,不不不。我同意的是將銀錢先一次性調撥給我兵部。”
“兵部?怎麼還有兵部的什麼事了?”
“此言差矣,怎麼就不能有我兵部的事情了?要知道,首先修河道現在是我兵部調遣官軍負責的,再者你工部說的是辦工坊賺銀錢,這就是做生意了。做生意嘛,這要該管也該是戶部的事情,何況生意有賺就有賠的,哪有我們兵部用筆錢到塞北挖礦回來穩當?”
“對,要說做生意也該是我戶部...等等,啥玩意兒?兵部去挖礦?”
“對呀,就是去挖礦。景泰年間朝廷就在塞北發現了大量礦產,可惜人口稀少根本無力開采。如今二十年過去了,大明在塞北的人口......”
“還是很稀少,要想大批量采礦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絕對不會比產出高多少,還不如我戶部直接用這銀錢去支持需要借貸的人家...”
“喲喲,朝廷親自下場放貸了,這借貸的人要是還不上那該怎麼算呢?是不能讓朝廷的銀錢受損失直接拘拿借錢的債務人還是直接放棄債權?要知道,人心可是自私的,隻要有一個人借了錢不還之後可就沒人還錢了~”
“荒唐,怎麼能把人想得這麼壞?子曰......”
“不用講什麼子曰、孟曰的,如果百姓真懂孔孟之道也用不上我等讀書人為代天牧民了。就問你,是不是要用我兵部的錢來放印子錢?”
“嘿,你這話是怎麼說的,怎麼這錢就成了你兵部的了?”
......
朱見深就這麼冷眼看著大殿裏吵成一團的眾人,叔皇誠不欺我,這些大臣們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真正能夠心存江山社稷、顧及百姓蒼生的可沒幾個。
“每年。”
“呃...陛下,請恕老臣兩眼昏花,雙耳也失聰,您剛才說的什麼老臣沒聽清楚。”也許隻是隱約感覺到皇帝朱見深說出來個什麼很重要,吵成一團的眾人被叫停。
“陛下,恕臣等無狀。陛下但有決斷盡管吩咐就是了。”眾人看到朱見深臉色鐵青,也紛紛退回了班位。
“每年,朕說每年。”
“每年?”
“南京每年往京師解送二百兩貫錢?”
“嘶~”每年有二百萬貫的進項,那還爭個什麼勁頭。
早知道有這麼大一筆進項,大家還吵什麼吵。今年你們部拿了,明年可就該我們部了,這點謙讓的道理大家還是懂的。於是,眾人紛紛向剛才還吵到麵紅耳赤的同僚們投去了善意的微笑。
“是,也不是。”
“這...還望陛下明示。”
“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南京按照這些年的支應情況測算後估了個數字,江南每年可結餘銀錢超過三百萬貫...”朱見深慢條斯理說出了這個數字讓殿內眾人一臉欣喜。
“嘶~有三百萬貫呀~”
“廢話,當然有了,江南膏腴之地,正統年間都是靠江南支撐的,不然哪來那麼多錢糧給咱們發俸祿?”
“那朝廷這一下子多了三百多萬貫,我們豈不是再也不用發牛羊、皮子充抵俸祿了?”
“德性!景泰年間就沒有發過銀錢、糧布之外的充抵俸祿。如今南京能夠向京師繳付銀錢,咱們當然不用再去賣牛、賣羊了。”
“喲喲,那我豈不是也能過上闊綽的神仙日子了?我親親的鳳仙兒,大爺要來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