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卿,想什麼這麼出神?”打發走一群小祖宗,朱祁鈺轉身招呼高穀坐下用茶。
看著奉茶的粗使宮女轉身離開後高穀越發佩服朱祁鈺了,皇宮裏的宦官越來越少,老的退掉後新補進來的並不多。朝廷已經明確頒布諭令將在三十年內不再吸收新宦官進入皇宮,以後將會縮減皇宮的人員編製。已經淨過身的經官方登記在冊,能安排的給安排了差使,不能安排的……其實皇陵也需要人手,再不濟瓊崖也要人去種菜、栽花什麼的。
就連皇宮裏的丫鬟也都早早放了出去,並且定下了十八歲“未收即出”的基調。戶籍政策的改革效果是顯著的,從此之後隻要是清白人家的漂亮女娃子舍得,就能在十歲、八歲的年齡先挑選入宮後學一年半載禮儀,然後“服役”個十年左右就能夠在最好的年齡出宮找個好人家成親了。
在宮裏學過規矩,禮儀、教養都不會差到哪裏去。何況宮裏待上些年不論是例錢還是賞賜總能攢點銀錢,還有能夠學門正經手藝的出了宮那在民間就是搶手的好媳婦人選。
放在以前能夠被放出宮來的怕都是三十幾歲的老姑娘了,人是放了出來但在民間哪裏能有什麼好家庭會肯要,但凡能夠說門二八芳齡作親的都絕對不會考慮二十幾的大姑娘,何況三十幾歲了,娶回家裏當奶奶供著嗎?也要你有那命呀!
封建社會時期就是這個樣子,女人就是幹活、生孩子的工具而已,所謂的“娶妻娶賢,納妾納色”擺明了就不是普通人家敢想的事情。大明朝百姓人家是不準納妾的,就算是再大的富戶也不行,不然怎麼會在民間盛行起了收“幹女兒”的事情呢!
你以為有錢人的快樂就是:白天有活幹女兒幹,晚上有活幹幹女兒。不,有錢人的快樂普通的窮苦百姓家根本想像不到。
“臣惶恐,臣是在想陛下剛才吩咐的那個大號孔明燈該如何操持。原本有傳言說陛下得了《魯班秘卷》,臣等原本是不信的,現如今看來陛下至少是看過某些奇書的,不知道能不能找出來讓臣等……”
朱祁鈺曾經拿出來過很多圖畫,現在都知道出自杭妃之手,後來又讓那個被封為妃的道士畫了不少圖讓工部試製,可這些絕對該有個正經出處才是。
這個最正經的出處就是皇帝朱祁鈺曾經一定看過這類圖畫,所以他能描述出來讓旁人給畫了出來。如果能夠多拿到原書,而不是被朱祁鈺這麼擠奶子一樣擠一點飆一點擠一點飆一點就省了大家的事情了。
“啊?孔明燈既然叫孔明燈當然就是諸葛孔明造出來的物件,這跟魯班啥的有什麼幹係?”朱祁鈺當然明白高穀的那點小心思。
“沒有啊,朕從來就沒見過什麼《魯班秘卷》又或者其他什麼秘籍。這點你可以問太妃,當年朕可是最煩讀書了,哪裏像大兄當年那麼勤奮好學為諸位卿家所誇讚。”
打臉,這絕對是在打臉。高穀臉上有些火辣辣的。
正統小時候也沒見怎麼愛讀書,這大家都是知道的。當然,相比起來朱祁鈺就更沒有讀書的壓力了。一個閑散王爺命的人那麼勤奮用功想幹嘛?造反嗎?
現在好了,被盯著好好讀書當皇帝的朱祁鎮如今成了新一任燕王,盡在府邸裏幹些播種栽菜的活計了。區區六年時間,燕王府裏出來的孩子都快要住不下了,照這速度再過幾年非得再擴建兩圈不可。
“陛下說笑了。自景泰朝以來,臣粗略估算過經陛下手已經有百十號物件造了出來,天下萬民因此得利,活生民無數。實在功德無量!”
“那是和尚才說的話。”
“道士也說的。”
……
好吧, 被這貨給懟了。朱祁鈺斜著眼看向高穀,眼神中多少夾雜些幽怨。
“陛下好長時間沒有拿圖冊給工部指導了。”
“沒有。”
“當真沒有。”
“沒有。”
“不如請杭妃娘娘畫上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