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允炆是太祖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搞出“靖難”的永樂皇帝朱棣不是,這個皇帝位是他朱棣自己封的,也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照這樣算起來,正統皇帝朱祁鎮的正統性當然就無法跟朱文圭相提並論了,如果被人拿出來說事自然就顯得朱祁鎮壓根就是個不正統的皇帝了。
何況,這個二杆子正統皇帝朱祁鎮還折騰掉了大明五十萬大軍,差點搞到國家為外敵所滅。這麼掰扯下來再一算,正統皇帝還真是該拉去鳳陽廣安宮待四十年好好思過才對了。
“祁鈺不才,奉迎叔父文圭進京與諸位宗親同聚,可惜文圭叔父這些年傷了身子,一路上也不能勞累了,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趕到與諸位一起過除夕。”朱文圭被錦衣衛安排專人專車接送,早早被安置在京郊的園子裏等待召見。
如果不是好酒好菜安排著,美嬌娘伺候著,朱文圭差點又要急到撞牆了。隻是這身子真是不行了,放出宮後沾了女人就完全打不住,本來就沒什麼底子的身子骨眼見是熬不住幾年了。幸好是女人們都有了身孕,也算是給建文一脈留下了一些骨血。
朱允炆生母呂氏可能也沒想到,自己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扶上一個兒子成為皇帝,最終卻被二叔子給搶了位置。否則,這皇位留給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又何妨,朱允炆可以和朱允熞、朱允熙兄弟安安穩穩做個閑散種豬直到過完無驚無險的一生了。
“剛才皇帝陛下稱朱文圭為叔父?”
“是哪,論輩份確實跟咱們一輩,可不就是他叔父嗎?”
“你傻呀,我說的是這個稱呼的意思是不是要跟咱一樣要封藩了。”
“封藩?朱文圭封藩?”
朱祁鈺侃侃而談,像是扯閑篇一樣聊著朱文圭的事情,殿內眾人驚掉一臉下巴。
如果說放朱文圭出來讓人吃驚,那麼稱朱文圭為叔父無疑是要恢複他的宗室身份。朱文圭的身份如果被恢複,那整個朱棣一係的身份都不再金貴了。原來,這才是重頭戲。
“小皇帝這是打什麼算盤?”幾人完全顧不得禮儀,直接在殿內交頭接耳小聲交談了起來。
“怕是要防著朱祁鎮複辟,沒聽到說嗎,人已經接到坤寧宮,隻怕這會已經在殿門外候著了。”
“他們倆兄弟爭皇位,整個外人出來幹嗎?”
“還爭個屁,就是孫氏整出來的事情。以景泰這小子的作派,正統拿什麼跟他比?”
“說的也是,不過正統年間咱們活得可比現在滋潤。”
“是呀是呀,正統年間對咱們宗室可是一向寬容,哪裏像景泰年間這麼刻薄了。”
“說啥話呢,也不看看自己在哪就敢胡咧咧,信不信一會請了高祖馬鞭先抽你三十鞭子?”朱祁鈺真能這麼幹,為了防止朱祁鎮給瓦剌帶路扣關時高祖文皇帝的馬鞭、禦劍都請到了邊關重鎮,更不用說昭皇帝、景皇帝、章皇帝幾位的了。這會瞎咧咧,真要小心朱祁鈺宰猴給雞看了,就看朱祁鎮那隻小雞怕是不怕。
“怕什麼,還能把我給宰了不成?”話雖這麼說,聲音壓到更低了。
“難怪孫氏臉拉到那麼老長了,原來是這事等著呢!”
“原來可是美人胚子呀,當年胡嫂嫂原本也不差,都被她給媚惑著大兄……”這一位怕是之前沒少打過歪主意。
“別管她了,這麼大年齡了之前再怎麼標致如今也不過是個老黃瓜了。還比不上府裏燒火丫頭來得潤。”
“孫氏將來再想讓正統複辟,但凡有個人跳出來提起建文後人,他那個兒子就沒有一點正統性了。”
“你們說,大兄這兩兒子是不是一個比一個混?居然想到這種損招,拚著連鍋都端了的辦法也要硬扛下去。咱們能隨了景泰的願嗎?”
“關咱們什麼事,隨他們去鬧,鬧越凶越好。還怕他們誰敢把咱兄弟幾個都給擼了不成?”
“成,就這麼辦,咱們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看著。”
“對,就這麼看著他們鬧。”
打定主意,幾人立刻重新站好班位,就像是之前完全沒動過一樣。
懷著熱鬧心思的孫氏原本輕輕浮上的微笑在幾位王爺重新站好班位低頭不語擺出事不關己的姿態後慌了:“諸位都是先帝的兄弟,就沒有什麼要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