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別說普通官軍吃不上,就是大明朝中產之家也難得吃上一回。如果能有大量牛羊肉供應,價格又真能跌下來個兩、三成,那還真有不少人家一年裏能多吃上一頓、兩頓了。
“何況咱們大明朝的皮子、筋、角這些物件可有不少是從達子那邊換過來的,甭管是東北還是西北,都是掌握在別人手裏不是。之前京城告急,工部便是加革車都造不出來,為什麼?”
都說打人不打臉,這話說起來太傷人了。之前京師告急,工部趕造戰車時發現沒有牛皮可以造革車了,不得已隻能打報告請示用替代方法解決。
可如果自己手底下有了大片牧場放牧牛羊馬匹,不僅僅軍隊的戰馬不缺,運軍需要的挽馬、牛、騾子自然也不會缺了。宰殺的牛除了吃肉還有筋、角、皮可做為軍用物資,確實不虧。
看著於謙明顯意動,朱祁鈺繼續加柴添火。
“以往兀良哈三衛不過是遼東寧王所屬,老寧王當時軍力可是‘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巨鎮啊!靠的是什麼?種田嗎?當然不是,有牛有羊有馬匹,趕出圈讓畜牲們自己尋草吃就得了,哪裏還會幹耕種這般吃力不討好的活計。”
是呀,寧王朱權當時僅靠著大寧一地就養活了十萬大軍不是沒有道理的。如今兀良哈三衛被楊洪暴揍了一頓,隻要再加把力就能收回來。
“陛下所言甚是,大寧可為朝廷提供牛羊馬騾諸牲,應當收回來做大明的牧場。”沒有顧及其他幾人態度,作為兵部尚書的於謙首先表示支持,且麵色逐漸凝重:“大明當乘此時收回大寧並駐軍放牧,自此之後不僅北方防線有了足夠緩衝地帶,而且大明有了更多的軍馬供養地。”
說著,於謙起身向眾人拱手道:“如果達賊攻大寧,有宣府、遼東兩鎮或發兵直接支援或從側翼鉗製。如果達賊棄大寧不顧直接攻擊宣府、大同一線,則大寧可發兵襲敵後路。又或者直接奔襲達賊巢穴,此利大於弊。”
於謙這番話,眾人頻頻點頭讚同。自從朱棣之後,大明麵對北方遊牧民族太被動了。如果能拿回大寧,則如同向北方大草原鍥進去一顆釘子。一側麵對蒙古,一側連接女真部族,形勢將能夠得到很大改觀。
有了這個軍事優勢,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也可以有很大改變。至少,是否還需要像宣德帝那樣擔心北方遊牧民族得不到生活必須品而發兵攻打大明而處處忍讓了。
“戶部沒有存糧現銀可供大寧建城。”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陳循不反對也不願意掏了戶部錢糧支持。要折騰就讓皇帝拿債券去糊弄好了,成就成,不成對於國庫也沒有什麼損失。
“這…之前抵禦達賊時朝廷已經出了錢糧采買讓民間造軍械,這時候大寧建城如果要加徭役稅賦,怕是會激起民眾不滿。”工部不想當出頭鳥,這活吃力不討好。
“要不……詔令天下獄囚可建造、運送條石贖罪?”雖然這位皇帝明顯對於大赦天下這種事情不感冒,但身為熟知景泰皇帝陰損勁的刑部尚書總得發表下意見才是。
“刑部可以先擬個章程出來,不過不是贖罪,而是勞役。”朱祁鈺冷哼道:“違反律法被抓獲判刑後,如果打幾塊條石就能贖罪減刑也太容易了。可以把重刑犯安排專門去開山鑿石頭,運送條石交給運軍、輕刑犯就好了。不是又得了那麼多牛馬嗎?正好安排拉車給大寧築城運石木。”
“臣遵旨。”金濂連忙答應下來,對於幾人投來鄙夷的眼神視而不見。
“兵部這就調集庫存軍械,待石亨回師後便可挑選官軍往大寧鎮守了。”於謙拱手說道:“隻是至少要三個月以上的糧食才能開拔,而且一旦駐軍難免兀良哈三衛反撲,更有也先率軍來攻的危險。”
於謙說完,眾人都不再吭聲了,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就等著朱祁鈺拿主意。
於謙說的問題很直接,如果不解決派軍隊過去也是送菜。
楊洪率軍突襲是打了兀良哈一個措手不及,大明朝多少年沒有主動向塞北用兵了不說,也從沒有冬日裏發動攻擊的。何況,這次才在土木堡損失了五十萬人馬,誰也想不到大明會在這個時候動手。
等兀良哈三衛反應過來,後麵是什麼局勢還真不好說。至少,人家名義上還是你大明的臣屬,大明突然出兵攻擊不說還搶了高祖文皇帝時許出去的土地,什麼意思?
這是要造反嗎?
信不信我們大明朝鐵杆臣屬兀良哈三衛打到你們從菊花噴出黃白之物沾個滿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