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秉筆太監(2 / 3)

可見這個偽文人王振對正經的文化人是有一股從心底裏自卑和排斥的。也正因為這樣,但凡有個正經文官落在他眼裏,不是想要整服了在自己手下捏扁搓圓就是要整死了從此消失在自己視野之中。

這一點,千百年來的人性都沒怎麼變過。後世中那些陡然致富的企業家們,大多數對自己手下人的教育程度要求極高,恨不得看大門都找個博士後才好。

但實際上在企業經營管理當中卻幾乎不聽取員工們的意見——就顯你們多讀了幾年書能耐了?這麼能,怎麼還混到我手下來了?幹嘛不讓我給你們打工啊?話越多的,越要衝你們吼,衝你們叫,罵到你們狗血淋頭懷疑人生。

這其實,也是自卑人性的另一種表現吧!

在經過一次“偶遇”中王振苦口婆心教育著正統皇帝要認真學習、天天向上,得到了孫太後和輔臣三楊、胡濙的一致認可後,站穩了腳跟的王振就開始把手伸向了朝廷。

沒多久王振把握住了時機,順利挑拔了孫太後對三楊的態度,從而影響了局勢。

正統四年十月,福建按察僉事廖謨用刑手重了,一不小心仗死了驛丞。驛丞的家屬不幹了,於是找到了“三楊”中的老鄉,閣臣南楊石首楊溥告狀。這廖謨打死的不是我家的人,那打的是您武英殿大學士楊閣老的臉啊~

收到風聲的廖謨也不傻,連忙找到了同在內閣而且身為首輔的西楊泰和楊士奇求情。這可不就是那南楊想著壓倒咱西楊唄,可是咱華蓋殿大學士排名在他武英殿之前,怎麼能受他欺負?

於是,三楊中的二楊為了維護自己同鄉在朝堂上發生了激烈交鋒。王振瞅準時機在孫太後耳旁吹了吹陰風,用刑過當的廖謨被降了職,在同鄉心目中太陽一般的閣老楊溥失了臉麵恨死了首輔楊士奇。

從此,三楊在孫太後心目中剛正不阿的輔臣形象也被標注上了大大的問號。

在此之後,正統五年二月請假回鄉祭祖的謹身殿大學士,東楊建安楊榮請假回鄉祭掃。離開京城才一個月左右,被人捅出來楊榮收受了靖江王六根金條的重禮——藩王結交朝廷重臣,這個名聲可了不得。人才到杭州的楊榮收到消息,直接痰迷心竅急著找先皇解釋去了。

正統九年三月,已經80高齡的楊士奇因為兒子橫行鄉裏被地方官參了一本。王振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為人準則,引導正統皇帝逮捕了楊士奇的兒子楊稷不說,還特意降詔慰問楊士奇。

可憐首輔楊老大人一口氣沒接上來,也直接把自己給抑鬱死了。三楊中的兩楊,死因都是因為牽扯上了不大不小的罪名,其中案發的時間點不可謂不精準。

而楊溥也在正統十一年七月去世。從此,朝廷裏名義上還能壓得住王振的老一輩閣臣都徹底清了零。而新補進內閣的馬愉、曹鼐雖然是狀元出身但是資曆相對較淺,簡單點說就是門下走狗不多,影響力不夠大。從此,朝廷內外幾乎都是王振說了算。

打發走興安的朱祁鈺踱步走到杭氏寢宮,杭氏連忙出來迎接。

“免了這些俗禮,都幾年的老夫妻了,總是糾結些俗禮幹什麼?”朱祁鈺歪著頭看了看杭氏沒有任何變化的肚皮要跟孩子打招呼。

“爺,下人們都看著呢!”雖然生過一胎,身體仍然保持挺好的杭氏嗔怪著朱祁鈺又來作妖。

這才又懷上多久,哪裏能看得到肚皮上的變化。孩子都沒成形,也不可能打什麼招呼了。

“爺方才敲打興安了?”杭氏奉上熱茶,輕輕坐在朱祁鈺旁邊問道。

“嗯,事漏了。”朱祁鈺不動聲色。一直以來,這些算計人的事情都有杭氏參與,朱祁鈺也不瞞著。

“我才奉旨理國政時,吩咐興安參與了對京城內外達子細作的肅清工作。他從中上下其手撈了不少好處,剛才敲打了一下。”

“哦,那是應當的。”杭氏也沒說什麼,就像小貓一樣粘在朱祁鈺旁邊,靠著也不再說話。

順勢,朱祁鈺將杭氏摟在懷裏,用麵部輕輕蹭了蹭杭氏,也不再說話。宮人們早已經見怪不怪,到了午時直接端了午膳進來布菜。

看著桌上的菜肴,朱祁鈺食指大動,從宮人們手裏接過熱毛巾簡單擦洗了一把就開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