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戰(上)(2 / 2)

趙諶心中無奈,但心中也明白這種事無法避免,既然如此隻能順應大勢,當趙諶得到聚集起來的宋軍精銳到來的消息之後,愈發氣定神閑,果然在完全了解蒙古軍的優勢之後,早已有所準備的趙諶,雖然在最初吃了點虧,但很快發現,蒙古軍雖然悍不畏死,作戰英勇彪悍,但並非不可戰勝,那便是蒙古軍的戰鬥意誌遠遠沒有保家衛土的宋軍高,蒙古軍是作為劫掠者和破壞者的身份來到遼國,立場不同,戰鬥意誌自然不同。

每日的作戰依然在慘烈之中持續著,鮮血不斷飄散在土地之上,殷紅的血液十分刺眼,遍布殘缺不全的屍體,折斷的兵刃,倒下的旗幟,破碎的戰車...

當趙諶得知從各地秘密製造的三千門霹靂炮與數十萬霹靂炮彈與數之不盡的改進震天雷被送往陣前之後,趙諶胸中更添豪情,南宋禮儀之邦,重文輕武,科技文化之先進,在當時沒有誰能夠比肩,而麵對殘暴隻知破壞的外敵,大宋的燦爛文化,高新科技,世界第一的財經勢力,卻遠遠不能化作阻擋暴行的武器,不得不說這事一個時代的悲哀。

趙諶心情同樣頗為沉重,曠日已久的酣戰,每日消耗的糧草是天文數字,加上後方補給線從戰爭開始便時常出現被襲擊的情況,趙諶不得已派出重兵防守糧道安全,趙諶自然同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出騎兵偷襲蒙古軍的補給,不過蒙古軍大多是醃製的食物,糧隊並不多,給宋軍的偷襲的機會也比較少。

不過趙諶誌不在此,數日來,趙諶每日親臨前線,尋找決戰之地,想要以優勢擊敗蒙古軍,自然要選擇限製騎兵機動性的地形,更重要的是蒙古軍不是傻子,不會一頭紮入宋軍的埋伏圈,而趙諶很快便將眼光投向了蒙古軍控製範圍以內,雖然這樣做極為冒險,但才有成功的希望。

而趙諶將決戰地點定在了東營口,一處縱橫高坡之地,雖非陡峭,但對於衝刺性不強的蒙古馬來說,在這樣的斜坡上馳騁,同樣頗為吃力,趙諶密詔眾多將領,這一次趙諶並未征求任何人的意見,以東營口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在周圍暗部崗哨,將霹靂炮,震天雷等火器秘密運送到東營口背光的一麵。

趙諶讓楊再興將所有的騎兵全部投放於此地不遠處,這一批騎兵全部裝備嶄新的玄武甲,人馬皆披,經過改良的弓箭射程再次加強,加上特殊設計的血槽,威力愈發大,兵刃同樣是出自佳品,以科技為核心的基礎上,宋軍騎兵全麵換裝。

趙諶調集重兵分別置於東營口各處,趁著夜色,挖掘了眾多陷阱,阻擋騎兵的深埋拒馬,鐵刺等,為全麵作戰做好準備,於此同時,趙諶令張越、韓世忠共掌集解而來的大軍,在與蒙古軍決戰的同時,也是對遼國皇室發動進攻的開始,趙諶已經失去了耐心,不論是遼國還是金國,西夏吐蕃,趙諶現在早已有了明確的定義,便是將其完全擊潰。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派遣五千輕騎直衝蒙古營寨,一同亂射之下,立即遁去,蒙古軍隊宋軍戰法也頗為了解,對於這樣的偷襲早已司空見慣,隻是將不幸中箭的兵士抬下,並未理會,不過今晚的宋軍頗為執著,每隔半刻鍾便有一波為數不多宋軍騎兵如風而來,揮灑一陣箭雨,立即遁去。

哲別遠遠看著不斷前來偷襲的宋軍若有所思,木華黎乃是火爆脾氣,宋軍前來偷襲,木華黎多次領兵追殺,不過並不深入,隻是追殺一番便領軍返營,木華黎穿上戰甲,提著兵器朝著外麵走去。

哲別出言道:“今日宋軍有些古怪,切莫追擊太遠。”

木華黎爽朗一笑,道:“不必擔心,待我斬殺一番,回來接著喝酒。”

望著木華黎的背影,哲別心中總覺得有些不安。

木華黎領兵衝出營寨,數百個宋軍兵士急忙策馬遁去,木華黎拿起弓箭,抽身便射,箭矢急速而去,正中一宋軍兵士,那兵士慘叫一聲墜下戰馬。

木華黎大聲道:“給我殺。”